美文网首页
2018-05-06

2018-05-06

作者: 苍穹一韵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2:20 被阅读0次
2018-05-06

烦恼名诸法,无心是法门。

天上有一个太阳,倒影在大海,湖泊,溪流,池塘,乃至锅碗瓢盆存水中。

器皿存水中倒影的太阳,毕竟不是太阳,太阳不因为倒影,而被器皿所分割。

太阳比喻真理,器皿比喻法门,一切法门皆因倒影真理,而成为修行宗派。

太阳不会改变,依倒影器皿不同,而有大小不同形态。

真理不会改变,依众生业缘不同,所现八万四千法门。

任何宗派,本身不是真理,而是过河竹筏,是通往真理的道路。

若以法门宗派之差异,去衡量真理之高下,犹如执迷指向月亮的手指。

既迷失了月亮的所在,也丧失了手指的作用。

我只是极度渴望真理的人。

并不是依据真理渴望成就的人。

见证真理的光明,追随真理的过程,对于我,已经是终极的回报了。

除了真理,别无他求。

我只仰望真理,而漠视法门之间名相差异,忽视宗派间高低贵贱,摒弃宗教中身份等级。

因为倒影太阳的任何器皿,都不是太阳本身。

因为见到了太阳,任何器皿都可以,成为太阳倒影之方便,方便即法门。

而并非是,所有器皿都能倒影太阳,器皿本身不代表太阳,法门非真理。

佛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无定法,万法唯心。

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道教的核心思想,认为生命缘起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循环生生不息,而现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循环成立世界。

人体与宇宙,皆外生于五行,内合于阴阳,故而道家修行强调:天人合一。

形体打坐禅修,调摄阴阳五行,寿与天齐。

心神虚静内敛,摒弃身心杂念,神与道合。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自我皆化于道,遨游苍穹宇宙,位列凌霄仙班,随缘变化无穷无尽。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明心见性,觉悟成佛。

何为性?性随心现,心灭性空,自性非性,非性性有,随诸性起,无取无证。

何为心?圆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惘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觉性眯盹,错移生幻,幻牵眯盹,而生心灵觉知;觉知即妄念。

觉知取幻境,而生觉受习气。

习气凝固觉知,觉知形成细腻境界,而成为想。

境界渲染了凝固觉受,赋予觉受以体验。

体验的相续波动,树立起想蕴境界中,对体验牢固不破的认知。

认知就是我执识。

依认知的我,而投射出——我的意识,我的肉体,我的体验,我的感受,我的存在,我的人生,我的世界。

依心灵认知,而有了被认知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我们所说的自我,就是心灵思虑之想,与头脑意识之间,习气波澜与妄想分别,交织循环的状态。

因缘宿业状态之中,确实没有一个,固有不变的自我真实存在。

而宇宙时空,自然世界,缘起于心识觉知,对觉知存在的,一念分别。

分别割裂了觉性,移动蒙蔽了清醒。

佛说:云驶月运,舟行岸移。

心灵本是觉性一错念,那么建立于心识之上,分别心所现宇宙世界,皆是虚幻。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诸心虚幻故,诸法无所得,诸法无得故,诸心本无生,诸心无生故,心法自涅槃。

涅槃清净故,无灭亦无生,无来亦无去,无取亦无舍,诸幻熄灭,非幻不动。

佛教以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宗旨。

针对的是,我们随业缘幻现的肉体身心,通过种种方便办法,开启众生无明心灵。

宣说究竟圆满法义,开示方便解脱道路,破除众生累劫习气妄想。

妄想熄灭就是正觉,习气除尽就是如来。

禅宗,是以精要法义直面梦境,以理性破除体验,诸幻熄灭,非幻不动。

瑜伽,是以体验净化消融意识,以境界提升熄灭妄想,幻灭觉圆满。

而凡夫身心,是由心识妄想,与习气体验,这二种业缘交织构成,妄想名所知障,体验名烦恼障。

所知牵引烦恼,烦恼推动所知,心意轮转即名轮回,业境更迭是为生死。

依究竟透彻法义,破所知障,形成了禅宗修行体系,涵盖了奢摩他,三摩提,禅那,净土。

依禅定体验境界,破烦恼障,形成了瑜伽修行体系,包括了观想,瑜伽,修行明点,以通经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5-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xu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