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因为女儿的考试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自以为站在女儿的角度分析了孩子出错的原因,当时反思的那篇文章也让女儿看了,她表示确实如此,而且还小大人一样保证不再犯类似的粗心大意的错误。但是,仅仅靠总结和承诺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在每天晚上检查女儿的作业时,发现她粗心等问题,旧习难改,心理不免有些急躁和懊恼。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孩子的问题反复很正常。如果能很轻易改变,那就不必称之为问题了。首先,发现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已经生成的问题,家长一定要与孩子抱有长期坚持改正旧习的决心。因此,我决心每天陪女儿做几道题目。有的题型是检验她细心程度的,有的题型是稍微有一点难度的,目的是让女儿养成面对难题,不急不躁,耐心思考。
思考习惯的培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于孩子面对难题,缺乏思考,或者不会思考的问题,我早已有所察觉。包括同事们聚在一起,也经常会谈到:现在的孩子不会动脑,见了难题就会绕道走,根本不思考解决,总是坐等老师或家长的帮忙和提点。那么,为什么孩子们不会动脑呢?我觉得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很多孩子因为是家里独子,平时几乎没有独立空间,不是这个大人陪着吃喝,就是那个大人陪着玩闹。缺乏做事情的专注力,因此,上课时,容易受周围环境而分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是很确切,所以,做事容易有错误。但他们自己又没有机会学习思考解决问题。
第二,很多孩子做事情有始无终,自控力差,对于一件事情不能坚持做完,总是有开头,没结尾。这样的做事方式让孩子养成对事情不必负责任的习惯。所以,他做任何事都三心二意,不能一心一意。更别提养成思维习惯。
第三,孩子平常容易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总是期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凡事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常常自认为自己不行,这样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孩子成功的体验少,怕失败。从来不主动思考。
第四,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事儿包办,代替太多,孩子的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性,这样的孩子自然学不会主动思考的习惯,因为在生活中他还没有需求,大人就将一切事儿安排好了,他已经习惯了嗟来之食。
针对孩子们不会用脑,懒得动脑以及低效动脑的习惯,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平常与孩子的互动与生活习惯来改善孩子的用脑习惯。
首先,太过溺爱孩子的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他自己承担成长的责任。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事情。例如,要带孩子出门,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外出所用物品,锻炼几次,孩子自然有了规划能力和对自己做的事儿负责任的习惯。对于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家长要少说教,少要求,少批评。反之要多鼓励,给信心,让孩子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在心理上给自己打气。让自己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还有的孩子害怕失败,没有勇气尝试,在困难面前没有挑战的勇气,很快缴械投降,这样的孩子可能心理上有一个沉重的包袱,那就是太重视结果了。所以,家长有责任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明白失败的意义和价值。失败并不意味着自己笨。我们通过赏识孩子,让孩子建立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孩子行为的亮点,及时予以正面鼓励。最后还需注意,家长对孩子的帮助不能一步到位,孩子有不会的题目,家长需要教给孩子方法而不是告诉孩子答案。而且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讲解题目时不要去抱怨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而是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耐心的为孩子讲解。
虽然所有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受也可能不足以很快改变孩子的习惯,但是,有了目标才会有行动的方向。期待,我和女儿坚持好习惯,让好习惯去克服所谓的粗心大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