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赵县洨河上有赵州桥,广西横县郁江岸有海棠桥。
赵州桥因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海棠桥则因海棠文化而被世代传颂。海棠桥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承载着横州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也承载着北宋著名词人秦观“醉乡广大人间小”的情怀。而他的情怀,飘零过百年混沌之后,依然还缠绕着古横州百姓的心,“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名句也至今仍为横州人所津津乐道。
被秦观赋予了诗情画意的海棠桥,就位于横县人民政府驻地西侧香稻溪注郁江入口处,横卧于香稻溪上。桥长30米,高9米,桥面宽1.8米,土石结构,是原县城往西部地区必经之桥梁。海棠桥始建于宋绍圣时期(公元1246年),在宋代、明代均有过重修,清康熙十年将木桥改为石桥,后倒塌,又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26年前的1988年,横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在此桥畔建了海棠亭,此后陆续修建怀古亭、淮海祠、秦观塑像等,使千年古迹又添新景。晨曦黄昏,晴晚月夜,人们依栏临江,两旁垂柳依依,蝉鸣阵阵,诗情画意一如当年。
海棠桥是海棠公园内现存最好的古迹,横州古八景中的“海棠幕雨”、“紫水呈祥”就成景于此。海棠桥两岸海棠花开似锦,香稻溪水流潺潺,当年秦观的好友祝秀才一家就住在桥边,他们经常一起在桥上赋诗填词,切磋音律。一天,秦观醉后,卧眠于祝家亭上,当时他醉意朦胧,酒香依然绕舌,清脆的鸟啼把秦观惊醒,醒后发现香稻溪两岸一片片盛开的海棠花,忽觉自己处在一幅花香鸟语的山水墨丹青里,于是,他随即写下了《淮海集》中的名篇《醉乡春》。也许是祝秀才的友情温暖了他的游子之心,也许是这如诗的美景感染了他的孤独的内心,他的词中一洗过去感伤凄清之情,变得古雅婉约,字字句句间充盈着宽怀与达观。
这首词流传之后,横州人便以海棠命名这座石桥,桥与秦观便紧紧地纠缠一起。走在海棠桥上的人,一不小心,就走进了对秦观情绪中去,走进秦观的诗词里去。“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想着那秦观迎风而立,孤零零地伫立桥头。桥下香稻溪水流潺潺,直拍心底,而他的心头那些清冷冷的惆怅、密密层层的忧愁,已经在逐渐散去,欲与这桥两岸海棠同艳。
海棠桥畔的半溪残艳,怎又消得一宵风雨,酒醒后,再苦难的现实都会在秦少游的笔下化成诗,谱成歌。“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漫抚柔弦,一曲清忧,咏的何止是那海棠桥上的情怀?谁不能从中听出心语低诉?谁能不从中闻到一瓣心香?谁听了不为之动容?谁听后不会轻声叹息?
这座半石半泥的桥,那颗欲醉还醒的心,心头存下了多少欲言还休的话,无奈试问苍天,怎样才能做一个似醉非醉的人?一场挣扎与现实的梦,一段似真似幻的友情,都在这个不断轮回的季节里,随着那飘荡的海棠花次第盛开,这海棠桥上醉赋诗,这又挑起了谁的情怀?
横州近期又重修了海棠桥旁边的淮海书院 ,寄托着横州人对大词人秦观永久的怀念。可大千世界,人们虽能写下它的万紫千红。然,纵能借来秦观在横州的那900年情怀,人世间万载心,谁又能写清这秦少游与海棠文化的缠绵?
只是很想问一问,当年的祝秀才一家,今又何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