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

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

作者: 颖的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4-11 16:34 被阅读0次

    十几年前,一套畅销书《明朝那些事》风靡一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一遍。这本书把历史通俗化,没有艰涩难懂的语言,也没有枯燥的考证,让我对明朝的历史很感兴趣。读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又把另一本关于明代历史书找来看,这本书就是《万历十五年》。但是《万历十五年》毕竟是一本学术著作,又意在选取一个历史横截面来探讨明亡的原因,这对不是历史专业的我来说确实感到很难。本书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这本书叙述了六个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份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黄仁宇先生是在用个人的悲剧反思时代的悲剧。用申时行讲政治制度的僵化, 用张居正讲先进的经济 制度被遏制,用海瑞讲道德代替不了法律,用戚继光讲明代军事的废驰, 用李贽讲思想界的矛盾。由此可见,明朝的国家机器已经腐朽到只能靠惯性运转,不能修复的地步。那么可以说它的灭亡,在万历十五年皇帝不上朝时就已注定。

    张居正生前声名显赫,既是帝王师,又是国家的实际掌权者。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用货币代替实物计税,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实际上货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另外收依据变成是资产,确切说是土地,改变了按人头计税的方式,使人对土地的依附关系松弛,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张居正死后,倒张派不从改革的实际效果出发,不顺应社会的发展,而是出于对张居正的人身攻击,废除了一条鞭法。

    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因为和张居正关系密切,被认为有谋反企图,作为前首辅的党羽而被参劾,最后被革职。戚继光以前统率十万大军,素以慷慨著称,对朋友有尤为豪爽。他不事私蓄,在被斥退以后,竟至一贫如洗,甚至医药不备。英雄末路,使当时和后世的同情者,无不扼腕叹息。戚继光逝世的时候,西班牙的舰队,已整备出征英国。所以,戚继光之不被重用的意义就在于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盛衰。世界局势如是,而这阳历1588年1月17号清晨,将星西陨之际,我们古老的帝国已失去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

    海瑞是廉洁正直的楷模,明代最有道德的官员,简直可以说是道德标兵,。中国历朝历代,他都可以说是标准的清官,他对自己、对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当时官员的薪水菲薄,正式的工资收入很少,一些正式制度外的收入是大家公认的、承认的,甚至某种程度上大家公认合法的,因为收入太低。海瑞却严格按规定办事,自己只拿规定的那么菲薄的薪水,他要求也严禁其他官员拿自己这个薪水以外的、公认的正式制度以外的薪水那种收入。而且他还严禁官员来往、迎送、请客、送礼,一些高官就非常怕他,整个官场就认为他是个怪人。有一次为给母亲大人祝寿,他买了两斤肉,都被广为传播:海瑞都买两斤肉了!可见他廉洁、自律、正直到什么程度了。他是二品高官,他去世的时候家中仅有白银二十两,还不够他下葬办丧事的费用。海瑞的正直体现在他敢上疏骂嘉靖皇帝,他对有恩与他的前首辅徐阶公事公办,让徐阶退还用高利贷霸占的农民的土地。但就是这样一个道德标兵,最后也成为官场攻击的对象,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是用道德维系,而不是法律。

    综上所述,黄仁宇先生认为用道德代替法律,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以及军事的废弛,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zi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