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和病魔做抗争,守护着同胞们的健康,他们让多少垂危的生命看到了希望。
从古至今,每一个医护工作者都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家,人民和医疗卫生事业,为保障和促进人民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向抗疫医护人员致敬的同时,更应该铭记和感恩这个人——中国第一个女留学生,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拓者金雅妹。
金雅妹又名金雅梅,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幼年痛失双亲
1864年金雅妹出生在浙江一个牧师家庭里,父母因为她的到来而欢喜,可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金雅妹三岁的时候,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画上了句号。
金雅妹的父母被瘟疫带走了,他们和年幼的金雅妹阴阳两隔,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一夜间她成了孤儿。
她的父亲在基督教会有一个美国朋友,叫麦加谛,他和妻子可怜金雅妹,便收她为养女。
金雅妹被收为养女后,和麦加谛夫妇在浙江生活了两年,五岁的时候随养父母去了日本。
这是金雅妹第一次离开故乡。
留学之路
金雅妹在日本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中学,她的养父母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1881年带她去了美国,17岁考上了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她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的中国留学生,也是唯一的中国女留学生。
大学四年里金雅妹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刻苦钻研医学,最后她以第一名的好成绩从大学毕业。
毕业后,她在纽约的一些医院实习,还在《纽约医学杂志》上发表过学术报告,也因此受到了医学专家们的重视,那年她才23岁。
金雅妹年轻有为,美国多家医院邀请她去工作,都被她婉拒了。
她的心里一直装着祖国,她父母的早逝也是因为医疗水平的落后,虽然在中国她已举目无亲,但金雅妹决定“回家。” 让自己的专业为中国人民做贡献。
回国
1888年,金雅妹回到祖国的怀抱,期间她在福建,成都等地行医。
但此次回国,金雅妹只在中国工作了一年,1889年,因为身体原因,她不得不去日本调理治疗。
养病的那段日子,金雅妹认识了一位西班牙音乐家、语言学家达.西瓦尔,他们在美国结婚,育有一子。
但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十年,1904年他们离婚了,金雅妹成了单亲妈妈,但是她没有受到婚姻的影响,正常出席各种集会,或是发表演讲,孩子由麦加谛夫妇帮她照顾。
金雅妹的童年失去了父母,不幸的婚姻又让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然而更不幸的是,她的孩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金雅妹又一次失去了亲人。
1905年,金雅妹再次回到祖国,这一次回来她被受聘为北洋女医院首任院长。
北洋女医院是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建立的,当时该院借用天津育婴堂的部分房屋开展工作。
1908年,袁世凯拨款二万两,委托长芦盐运使张镇芳督办,由金雅妹创建北洋女医院附设北洋女医学堂(又称长芦女医学堂),学堂建成后由金雅妹担任校长。
这是天津第一所公立女子护士学校,也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女子护士学校。
北洋女医学堂学制以两年为修业年限,专业有产科,看护两科,由金雅妹亲自授课,教学方式引入西方先进护理教育理念。
此前中国产妇生产时因为缺乏医学知识,部分产妇和婴儿都曾面临生命危险,死亡率甚至高达百分之五十,金雅妹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北洋女医学堂就是培养护士们去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减少难产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
金雅妹还注意到,中国的女性对男医生有抵触感,她们不想与男医生有任何身体的接触,而女护士可以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
1916年金雅妹辞去北洋女医院长的职务,定居北京,但她继续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致力培养医护人才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传奇落幕
1934年,早就患有肺炎的金雅妹因病情恶化而病逝,享年70岁,临终前她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捷克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在1932年来中国考察时结识了金雅妹,金雅妹收留了这个年轻人。
普实克在《中国——我的姐妹》一书中多次提到待他像“妈妈”的金雅妹,并尊称她为老太太。
金雅妹的一生充满不幸,她在悲痛中前进,忙碌而精彩的过完了传奇的一生。
向奔跑在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说一声“白衣天使,您们辛苦了。”祈祷疫情早日结束,让医护人员早点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