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一位哲人说:“你将锁链套在奴隶的脖子上,锁链另一端就自动锁在你自己的脖子上了。”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地方。这简直就是一个定律,姑且称之为“互锁定律”吧。如:你纵情地喝美酒,那美酒也在“喝”你;你极想坐处长、局长那个座儿,那个座儿也在“坐”你;你一心要用时间赚取金钱,那金钱也在赚取你的生命。举目四顾,满大街都是和喜爱之物紧紧互锁之人。
但也有例外,我认识一位大学教师,他有个爱好:炒股。平时只见他双手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炒股,却不见股票烟熏火燎地“炒”他。一日收盘后,见他对着电脑屏幕吟唱:“我坐在城楼观山景……”我以为他买的股票红盘报收,凑近一看,却是根绿森森的大阴线。某晚闲聊,问及此事,他说他有个处事宗旨,叫作“活在里面,但不完全属于它”。
我一怔,当时就想,这句话可能是破除互锁定律的唯一法宝。人处在世间,很难不被喜爱之事羁绊,很难不受世俗裹挟。然而,我们可以活在其中,但不完全属于它。这样,你和事物之间就有了一段距离,你才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当它哗啦啦抛来锁链时,你就有了躲避的可能。
㈡那年,我整整坐了150天3路车的末班车,从丈夫入住医院直到他去世。
那是一段两头牵挂的日子,一头在医院,不放心化疗后每天高烧不退的病人;另一头在家中,不放心高二走读的女儿。而我,每天提着保温饭盒走在这条路上,神思恍惚地闻着秋天的最后一批桂花谢去,又闻见蜡梅开了……春天的第一批玉兰花开了,丈夫的生日也快到了。这天深夜,精疲力竭的我提着一个巨大的蛋糕盒上了末班车,我是唯一的乘客。等红灯时,光头司机突然开口:“蛋糕,是病人的朋友买的吧?病人有胃口吃吗?”
我木然作答:“12寸的三层蛋糕,朋友送的。大家都明白,病人估计等不到下一个生日了,买最大号的蛋糕来,希望病人能高兴一点。”
司机说:“朋友是好意。可是,越大的蛋糕,越衬托出病人胃口的虚弱。要是家人,就会买茶杯口大小的,只插一支小蜡烛,就好像祈祷病人像周岁的娃儿一样,从此硬朗起来。”
与陌生人的交流,让我暂时移开了心头的巨石,我说起了庆生的细节:“吹蜡烛的时候,老公说,蛋糕上头的数字如果不是45而是54,就好了。他巴望着能活到50出头,看着孩子大学毕业,成家立业。这话其实闷得我难受,我不知如何应答,有点绝望,就赌气一样地说,孩子无论如何会成才的,你安心养病,操这么远的心干吗?”
司机启动车辆,驶过长长的下坡路,拐弯,再上坡,停在一个90多秒的红灯前,看得出,他在思量怎样宽慰一个随时可能崩溃的病人家属。他这么跟我讲:“下次,还是尽量贴近他的心境答话吧,这样不留遗憾。我明白你心里苦,可病人更苦啊。
我不是在批评哦,要是遇见你的事,我处理得可能不如你。开这条线,那么多人拎着装CT片的大口袋,戴着化疗后的假发;夏天,看得到乘客胳膊上的留置针导管。所以,每隔半年,车队领导会调我们去开3个月的43路,那条线经过市妇幼保健院和省妇幼保健院,接的都是要生孩子的大肚子、刚出生的小宝宝,一家人欢天喜地。等你家里的事过去了,去坐坐那条线吧,看见希望,就不会那么悲伤了。”
没想到,这辈子会在末班公交车上体验人生至关重要的一课。车窗半开着,夹杂着飞花、柳絮的气息扑面而来,它告诉我,凛冽的冬日终将过去。
㈢哲学家奥修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的先生!”
正如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所言:“想要伸手摘星,完美主义者或许最终只能两手空空。”虽然追求完美是好事,但如果变成了“完美主义”,则可能与幸福、成功背道而驰。完美主义者习惯于把各项标准都定得过高而不切实际,受到挫折打击后,变得逃避、拖延、自责而失去行动力,所以完美主义最后往往变成了进步的阻力。
完美主义不仅拖后腿,还可能带来许多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由于缺乏一种深刻且始终如一的自尊来源,接受失败的打击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尤其困难,而且可能导致一部分人长期抑郁和退缩。完美主义也与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怖显著相关,因为他们很担心自己是否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容易出现羞怯、自卑、回避行为。完美主义也容易导致强迫症,因为完美主义者对每件事都要求完美无瑕,这显然是强迫症的表现。
减少“全或无”的心理倾向,内心会更自在、从容,也更利于进步。首先要悦纳自己,觉察并改变自我苛责的倾向,学会欣赏自己身上平凡而美好的东西。不要急于批评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先找出5个以上做得好的点,给自己充分肯定。在内心里拥抱自己,不再担任“铁面判官”的角色。
其次要打开眼界。多出去旅行,看看大千世界,感受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都有自在生活的权利,不是只有完美才能生存。甚至可以从宇宙的角度看自己的地位,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何必赋予自己那么多重任,何必寄予自己那么多宏伟的期待?
最后是清理和简化目标。有个生涯管理的小工具叫“三件事和小确幸”:每天只给自己定3个具体目标,并做一件让自己快乐的小事。这样可以防止给自己定下过高目标而无法踏出第一步,小步前进能让我们更踏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