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带小麦子去玩滑梯,碰到一个比小麦子小半岁的弟弟。他长得很高大,比小麦子高出半头,倒着走滑梯手不用扶,蹭蹭蹭地三两步就上去了。他看到小麦子从滑梯上下来了,马上跑过去说要拉她起来。我心想小麦子可能又要着急地哭了,但是小麦子没哭,而是倒在滑梯上不动。那个小弟弟的奶奶连忙跑过来让他不要拉别的小朋友,还把小麦子扶起来了。小麦子是很不喜欢与陌生人这样的亲密接触的。但是这次她也并没有激烈的反应,只是自己跑开了。后来那个弟弟又跟着她跑,还老想抓住她,小麦子一生气就推了一下他,竟然把他推到了,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以前有小朋友要碰她她都会急得哭。那个小男孩可能是没想到会被推到,就在地上哭着耍赖不肯起来,而小麦子就在一旁看着。我心里惊讶于小麦子的变化,就忽略了她的不当行为,让她赶紧到别的地方去。后来我想起这件事来,觉得还是应该让小麦子向小弟弟道歉,虽然小弟弟的行为也不当。应该教小麦子这么说:“对不起我把你推到了,但是我不喜欢你抱我,请你不要抱我好吗?”
有一次带小麦子去菜场买菜,碰到果果,她手里拿着一个毛绒小鸡,小麦子自己走过去说:“可以给我玩一下吗?”这又出乎我的意料!可是果果好像没听见,我就对小麦子说:“噢,你再问问果果吧?”小麦子又提高了声音说:“果果,可以给我玩一下吗?”果果立刻就把玩具给小麦子了,小麦子很开心,玩了一会又还给果果了,还说了声谢谢。我心想,小麦子难道在这方面开窍了?第二天又在菜场看见果果了。小麦子走在前面没看见,我叫了一声:“果果!”小麦子立刻回头走过来说:“果果,你好!”果果向她挥挥手,她还伸出手来握了握果果的手。我在一旁看了心里怪感动的。
有一天,我和小麦子买完菜回来,坐在附近的转盘上,这时一个阿姨拉着个行李箱走过来了。小麦子看见了跟我说:“阿姨拉着行李箱,肯定是要出远门了。”我回答说是的。阿姨走到我们面前时,说了一句:“小朋友一直盯着我的箱子看,眼睛都不眨一下。是不是看到上面的托马斯火车了?”我就嘿嘿地笑了几声。后来我低下头看了一下小麦子,发现她垂着眼睛有点不知所措,甚至还撇了撇嘴。我觉得我又犯了个错误。那个阿姨突然大声说的话,在她听来可能有点没头没脑,她还反应不过来可能也理解不了那话的语气所包含的意思,她可能觉得阿姨在说些严肃或不好的事情。这个时候我应该及时向她解释一下阿姨说的话,还可以让她向阿姨打个招呼,比如可以这样说:“阿姨,你好!我觉得你的行李箱很漂亮!你拖着行李箱是不是要出远门了?”所以,为了让我的娃以后能优雅又有气场,我不能遇到什么对话的时候只是讪讪地傻笑,嘿嘿嘿……
总之,我觉得小麦子最近在社交方面是大有长进。到了外公外婆家后更是如此。有一次去外面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外公外婆在讨论她和小麦子谁大点。小麦子立刻找到小女孩后面,然后说:“我高一点,她矮点。”(其实她比人家矮了小半头)这下可把外公外婆逗乐了。后来又遇到一个小男孩从一个斜坡上滑下来,小麦子连忙跑过去说::“你小心点噢,下面有人。”然后又问他:“你妈妈在哪里啊?”对方答:“我妈妈在家里呀。”她又问:“你跟谁一起来的呀?”对方答:“我跟我爷爷来的。”这下外公外婆更乐了直夸她胆子大,说她什么东西都要凑上去看一看,也不怕人,比我小时候强,我小时候怕人的。他们还用了“出众”这个词,我就突然记起小时候经常被他们说“不出众”。我这时又在一旁讪讪地傻笑,心想原来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啊,那我也用不着担心小麦子的社交问题了,随我了嘛!
前天去了趟南山公园,那里有个地方有很多小蝌蚪,很多小朋友在抓着玩,小麦子自然也是不能错过,看到有个姐姐抓了很多蝌蚪放在塑料袋里,她竟然跟在人家后面说:“姐姐,你给我吧。”未果后,又看到一个哥哥拿着网在捞蝌蚪,她说:“我也想捞,可以给我捞一下吗?”这哥哥气场强大,说:“你又没有瓶子,你捞什么呀?你要先去找一个像我这样的空瓶子!”小麦子听了也不说话,就要去拿人家的网捞,那哥哥说:“别动,这是我的!”试了几次仍然未果,小麦子有点要着急了,叫了几声,好像要哭了。我跟那个哥哥说:“借给我们捞一下吧。”那哥哥还是刚才那番说辞,我说:“我们不需要带走,就捞一捞,再放回去。”那哥哥说:“好吧好吧!”说着把他的工具递给我了,我又给小麦子了,小麦子拿着捞上来了一条蝌蚪,她把它放到哥哥的瓶子里,哥哥这下倒是很配合地扶着瓶子,让麦小心地把蝌蚪放进去。回家的路上外公外婆问小麦子玩得开心吗?小麦子说:“开心!我跟小朋友一起玩。”我突然又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那段话:“要眼看着你的孩子承受挫折与失望而不是设法上前去解救他!”我刚才让那个哥哥把东西给麦捞就是在解救她,如果我一直不开口说话会怎么样呢?或者我应该告诉她让她自己去跟哥哥再争取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