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作品在他去世后很久是没有人弹的,失传的,直到门德尔松开始被重新演奏出了,虽然他被称为老巴赫,但是他上面还有好几代作曲家,他是最有名的也是流传作品最多的,他下面还有几个儿子在音乐上也很有成就,被称为小巴赫。
巴赫的作品之后才被人们弹,之前谱子也没有任何标记,所以弹奏上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有的快,有的慢。
赋格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赋格多有两种主题进行对比,主题中很多不是完全一致的,赋格也有呈示部、展开、再现,呈示部中第一个叫做主题,第二个主题不叫主题叫做答题,和主题是一个呼应,是在主题属调上进行,第三个答题回到主题。三个声部赋格就是主题-答题-主题,四个声部赋格就是主题-答题-主题-答题,而且主题或者答题后一个不能在同一个声部中。
主题和答题是一个东西,但是不在一个调上,还有另外的旋律叫做对题,第一个主题上是没有对题的,也没有其他旋律,但在后面的答题上有出现对题,且对题可能会有几个,第一对题、第二对题。
巴赫的平均律赋格第16首,开始主题要不要连,有很多种可能,开始的八分音符可以用非连奏,但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可以连一些。
第16首赋格是g小调,呈示部从开始到第12小节的第一个音,后面进入展开部到第28小节的第一个音,第28小节后进入再现部。主题共出现17次。
其中呈示部主题出现4次,第一次主题g小调在中音声部出现,第一次答题(第二次主题)是d小调在高声部出现,第二次(第三次主题)主题g小调在低声部部出现,第二次答题(第四次主题)d小调在次中音部出现。
展开部主题出现7次:第五次主题是降B大调中音声部,第六次主题F大调低音声部,第七次主题F大调高音声部,第八次降b小调低声部,第九次从F大调转到降A大调中声部,第十次在c小调低声部,第十一次在c小调高声部,第十二次在g小调中声部。
再现部主题出现5次:十三次在g小调高声部,第十四次在g小调中声部,第十五次在g小调声部,第十六次在中声部,第十七次在g小调中声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