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叛军围攻常山,太守颜杲卿拒不投降,儿子颜季明被当场砍掉头颅。
城破后,颜杲卿被凌迟,颜家三十几口人被折磨至死。
这位誓死不屈的颜杲卿正是颜真卿的堂兄。
公元758年,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的部分遗骸被寻回安葬,颜真卿写下了祭文《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等。
其中《祭侄文稿》以枯笔写就,饱含悲愤,笔走龙蛇而不失法度,被后人推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现在,这份《祭侄文稿》的墨迹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几年还曾拿到日本展出过。
颜真卿因为这次平叛有功,被封为刑部尚书,加授御史大夫。
可面对朝堂之上的乌烟瘴气,敢于直言的颜真卿再一次遭贬,成了饶州刺史。
到了饶州以后,颜真卿肯很快平定了当地的匪患,不久又被调回京城,没有几个月又遭贬。
一个看不得肮脏,敢于直言的人,就这样忽上忽下地折腾着。
这时的他,对遭贬早已不放在心上。
对百姓来说,他到了哪个地方,那里的百姓就得到了恩惠。
对后世呢,正因为他时常远离京城,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碑帖文稿,让后人感受到他书法魅力的同时,也感动于他人品的刚正不阿。
公元764年,56岁的颜真卿已调回京城,封鲁郡开国公,人称“颜鲁公”。
也就是这一年,因为看不惯大臣献媚宠臣鱼朝恩,将鱼朝恩的座位排在职位高于他的官员的前面,颜真卿愤怒之余,写下了《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米芾评价说“颜书《争坐位帖》有篆 气,字字意相联属, 诡异飞动,得于意外,世之颜行书第一也。”
《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合称为 “颜书三稿”。
公元765年,因为看不惯宰相元载的专权跋扈,颜真卿又展开了怒怼模式,不出所料地又走在了贬官的路上。
在不停地奔波中,颜真卿一方面关心当地百姓,一方面在书法上精益求精,逐渐形成了宽厚雄浑的书法风格。
《大唐中兴颂》是他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唐中兴颂公元772年,64岁的颜真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求学者:怀素。
当36岁的怀素一脸诚恳地向他求教时,他想起了当年一心向张旭求教的自己。
与老师张旭不同,颜真卿对怀素毫无保留地讲述了书法秘诀与心得。
当怀素拿出《怀素上人草书歌》请他做序时,颜真卿欣然应许,当即挥毫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