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
二 以终为始思维
三 行胜于言思维
四 即时反馈思维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毛泽东思想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典型案例。
马云的商业成功也是来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比如:我们做淘宝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货,而是获得所有零售的数据和制造业的数据;我们做阿里小微金服的目的,是建立信用体系;我们做物流不是为了送包裹,而是把这些数据合在一起。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远远超过你,你是不了解你的。电脑会比你更了解你,这些东西是大家需要记住的。
2 以始为终的思维
就是明白你最终要的是什么,然后推论你每一步要做什么。
「以始为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定式,最初接触来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史蒂芬·科维认为所有的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一次在大脑,一次是实质的创造(即实际行动),在大脑的创造,需要我们拥有一个思维定式(范式):以终为始。
这么分类其实有道理的,试想下在一个任务下,为了完成它,必定会确定目标时间等内容,然后再如实际行动,如果只做后者的人,往往被认为“不经大脑”,没有经过推演而去行动的,只知道“一根筋”去做事,从系统思维角度来说,缺乏系统的整体功能把控。
同时我的理解是它符合WHW原则,把Why先想清楚,确立目标,也就是系统的功能,然后通过优化系统的结构和元素,引导系统走向目标。这与系统思维不谋而合,没有确立的方向和目标,系统就会紊乱甚至破灭。
他在书中说道:
以始为终说明在做任何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
而这个方向,他也定义得非常清晰:
目标、愿景、价值观和要事处理顺序
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就如个人成长计划,必须确定专注的领域,设定周期性的目标,比如我今年一直在做的英语阅读学习;
企业发展,也需要愿景来驱动员工,如阿里巴巴的企业愿景是让客户相会、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并持续发展最少102年。
从系统思维角度,怎么制定符合“以始为终”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呢?
《第五项修炼》说对于企业来说,回到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彼得·圣吉说到其实就是黄金圈法则(WHW法则),凡事问3个问题:Why-How-What。
其实以上运用在个人身上同样成立,
What: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希望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梦想?
Why: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为什么需要你成为这样的人?
How:怎么一步一步成为你要成为的人?策略是什么?价值指导有什么?系统结构怎么建立?需要什么元素支撑?
1972年,17岁的乔布斯读到一则格言,“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这句话实际出自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沉思录》“道德的完美无缺,在于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这句话对乔布斯影响深远,每天早上他都会照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我今天要干些什么?”每当他连续太多天都得到一个“没事做”的答案时,他就会采取行动,有所变革了。
1989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遇到了女学生劳伦。演讲完,乔要去赴一个重要的商业会谈,车已经发动,乔问自己:如果这是人生的最后一天,是去开会,还是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乔下车,问劳伦是否愿意共进晚餐,她说好。俩人从此携手一生。——如果你把今天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你的很多想法都会改变!
乔布斯: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
人生有限,你如果不思考这个问题,就按照本能的方式、习惯的方式去生存,终有一天那个时候到了,你恍然大悟,我这个问题怎么早没想它?
让我重新再来一遍,我不会再这样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可惜你回不去了!其实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思考死亡,是为了能活得更有意义。苹果之父乔布斯正是这样一位直面死亡的勇士,他认为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
2005年,乔布斯对全体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演讲时说到:在被诊断出癌症以后,他对死亡有了更深刻对体验。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这是注定的,因为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变化的媒介,送走老人们,给新生代留下空间。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是这是真的。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对于乔布斯来说,提醒自己快死了,是他在人生中下重大决定时,所用过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提醒自己快死了,是他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东西要失去了的陷阱里最好的方法。他用这个方法创办了苹果这个传世企业,遇到了灵魂伴侣劳伦,和自己的私生女和解。他的人生是精彩的无憾的。
乔布斯: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向死而生
同样精彩的还有一部动画短片《苍蝇一分钟的生命》,说的是世界上存在一种苍蝇,他们在成虫之后只能存活一分钟。在明白自己的宿命后,我们的主“蝇”翁没有犹豫片刻,手中有了一张清单:填饱肚子、唱歌跳舞、挑战极限、躲避天敌追杀、恋爱生子、救死扶伤、结交朋友、乃至成名种种。在接下来的一分钟里,这只苍蝇开始了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最后9秒,正直晌午,却还有两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欣赏夜空,变得有名。小苍蝇彻底的绝望了,却意外被一滴树脂滴中成了标本。在欣赏了无数的夜空后,被世人发现收藏,成了名蝇,清单中的愿望在穿越了上千年后终于实现。她没有去想,只有一分钟了,那就别折腾了。小苍蝇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着无限的可能。我们可以做到的,永远比想象的多。
导演Michael Reichert认为这个短片的主题是在于感慨生命的短暂与对生命意义的无尽探寻,他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动画能够让更多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人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多,生命还很长,今天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明天还可以继续,今天无法完成的梦想,明天或许有机会去实现,今天禁锢着的心,总有一天会绽放。如果你可以把生命剩下的时间想得少一点,如果我们想到什么就去尝试一下,或许人生不会因此而变得格外圆满,但至少能够少一点点遗憾。而每个人对动画中都会有不同的解读;生命的谜题,永远不会给你唯一的解答方案。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它在某种程度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三 行胜于言的思维
“行胜于言”,倡导做的要比说的多。我们说这句话的语境是劝人面临一个任务或目标时,不要想太多(做什么、怎么做、做的后果),而是先行动起来,先做事情再思考。
“行胜于言”可以帮助我们发生持久的改变,通过行动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做到想做的事情、甚至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行胜于言”和扬倡导的行动先于意识、通过行动改变意识并持久改变是相通的。
《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给出了让人发生持久改变的新思路,并给出了7大武器:阶梯模型、社交、致命吸引、容易、要事为先、行动、铭刻。值得尝试,让我们期待(持久的)改变发生。
想法再精彩,只是想法的价值。而你的价值永远体现在行动之中。
苹果砸中的不止是牛顿一个人的脑袋,但是真正思考:苹果为什么下落的 只有牛顿一个人。
它的价值在行动,而不是那个掉落的苹果。
四 即使反馈;
即使反馈是人的本能,如果没有即使反馈人们可能烦躁、焦虑。
如果学到的东西不能有效应用,没法即时反馈,就没法坚持下去。
学习上的“费曼技巧”,就是把学到的东西,用大白话讲给别人听,如果讲清楚了,就说明真的理解了,
费曼的技巧就是不断给自己创造即使反馈的技巧。
一个人要做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就要不断给自己正向的即时反馈。
当你完成了某件任务就用某件小礼物,或一顿大餐奖励自己,久而久之,你会前进的更轻松、更自信、效率越来越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