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22、心声

222、心声

作者: 暖阳西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4:01 被阅读0次

又到了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刘老师班里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上课铃一响,孩子们已自动把凳子搬到了自己小老师的位子旁,静听小老师开讲了。

自从班里开展“小老师训练营”活动以来,孩子们变得更加积极了。说起这个活动,刘老师心里就乐开了花。因为她看到了更多的孩子扬在脸上的自信。记得那天刘老师花了整整一节课来介绍她的“小老师训练营”。她说:“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能力获得最大发展,也为了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我想釆用梯队建设的方式来给咱班同学分组。根据我们班级人数和现有状况,我把学生分为三个梯队,六个小组,每个梯队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七人。第一梯队分为男女两组,彼此为pk目标,且综合成绩与表达能力优于其他两队,是班级里的榜样。第二梯队成员的综合水平仅次于第一梯队,他们是班级的有生力量;第三梯队是班级里的学困生,是我们的重点帮扶对象。

小组分好后,我们就要釆用链条式的培养来提升每个同学的能力。说起‘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固有模式的一帮一,往往是优帮差,而忽略了中等生的发展,且学困生一直处在被动地位。在十多年的摸索中,我不断完善‘手拉手’模式,从而找到链条式的培养模式。我们班41人,分三个梯队,六个小组。优秀的学生在第一梯队,分别是7个男生,7个女生,定为男女生Pk组,比如做练习或试题时,先做完先找老师要答案,自己批改、订正,不懂的题随时请教老师,自己认为自己完全懂了,再找老师抽查。抽查过关后,第一梯队小老师可以给第二梯队同学讲解;第二梯队同学转而变成小老师给第三梯队讲解;第三梯队再由第一梯队抽查,把抽到的题再讲给第一梯队小老师听,以检查学习效果,第三梯队同学也成了小老师。这样就形成一个‘一对一’的链条式回环讲解圈,让优秀生发光发热,通过做、讲训练自己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中等生也有用武之地,找到自信;学困生无法偷懒,缩小差距。并且无论学优生还是中等生、学困生,都有表达的锻炼机会。我们常说要给人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讲解的前提是理解,就有效屏蔽了死记硬背、不思考的弊端。同时,这样梯队型链条式的分组与讲解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他们也会越学越有劲,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又提升了自身价值,同时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当小老师们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也是快乐的,刘老师也是快乐的。

今天,正当大家各就各位讲解的时候,朱鸿志紧紧地盯着老师,当老师看向他的时候,他又装作若无其是。当老师再次询问:“请今天上午的练习题都弄懂了的同学举手!懂了的同学可去教不会的同学!帮助别人是最光荣的事!”老师还没说完,那些弄懂了练习题的同学早已高高的举起了手。朱鸿志环顾了四周,又看了看老师,两手在位肚里早已攥成了拳头。这一次,他也早已弄懂了那些题,他多么想举起手呀!每次看到那些给学困生讲题的同学的幸福模样,他多么想也体会一下当小老师的快乐呀!为了今天能够参加讲题,他可把今天所有玩的时间都牺牲在这些要讲的题上了。可一想起自己以前一直是个各门功课都不及格的学生,又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老师会相信我吗?同学们会相信我吗?如果老师真让我讲题,我会不会让老师失望?”朱鸿志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不,我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他又一次给自己鼓劲。然后再一次鼓起勇气抬头望着老师,这一次,他希望老师能读懂他的心声并能点名让他参加讲题,可抬头的刹那,却发现老师并没有看他。他脸涨得通红,手心里全是汗,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朱鸿志,你弄懂了今天要讲的题了,是吗?今天你也加入第一梯队,给有困难的同学讲题,好吗?”突然,老师温柔的话语传来,朱鸿志以为自己听错,抬头的瞬间,看到老师正微笑着望着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似乎写满了“你行的,我相信你!”朱鸿志拼命地点了点头。

那次讲题过后,朱鸿志变得开朗自信了,后来有事没事也喜欢往老师身边凑了。有一天,他壮着胆子问老师:“老师,您怎么知道我那天想讲题呀?我以前在老师眼中可是一个啥也不会的学生呢?”老师笑着拍拍他的头说:“老师可是知道每一个同学的心声呢!就像你们也读懂了老师给同学们分组的心声一样!那天你牺牲了所有玩的时间去弄懂那些题目,老师可都看在眼里呢!”

“原来如此,老师的心声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啊!”朱鸿志快乐的像个天使,嘴里愉快地嘀咕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22、心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jt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