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日本女性文学之绝唱
最具古典情怀的近世作品
暗喻日本民俗的书名
为女性而成书的作品
十三夜
书籍简介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推荐指数:★★★★★
作者:樋口一叶
简介:樋口一叶可能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短寿的知名作家,享年廿四。
她的肖像被印在2004年新版五千元日币上,可见地位之崇高。她的小说多取材于其居住的东京半下流社会,笔致细腻绵密,对世态百相刻画入微,陋巷中的庶民众生、男女欢愁莫不跃然纸上。
林文月选译最著名的十篇,详加注释,每篇附有译后小记,是一部规划完整,好看而重要的名著。
书中习俗
十三夜:日本人9月13日观月,俗称后月。
秋天赏月两次是日本民族特有的习惯。
实际上9月13是日本传统的赏月日。后来又传入中国的风俗习惯,只好赏两次月。9月13日日本人插芒草叶,同时还要供上豆、粟、糯米团子等供品,其规模与中秋相似。由于时值芋薯收获季节,所以日本人称其为芋明月。还有的地区称其为小麦赏月。
简体版序言
林文月
翻译的目的,简单说,是把一种语文转换成另一种语文。懂得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人,时则会有需要为自己,或为别人做这种“翻译”的工作。
三十年代出生于上海虹口江湾路的我,作为台湾人法律上隶属日本公民,而闸北虹口一带当时为日本租界,所以到了上学年龄,我就被指定去上海市第八国民学校读书。那所日本人设立的学校,除我和我的妹妹之外,其余都是日本孩子。说实在的,我们当时还以为自己也是日本孩子,只是家里有些生活习惯和别的同学们略微不同而已。
我的启蒙教育是日语文。我读日本书,也用日本语文思想,或表达心事,似乎是自自然然的;直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中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中国胜利,我们台湾人的身份由日本籍变成了中国籍。次年,我们举家由上海乘船回到台湾。台湾是我们的故乡,却是一个陌生的故乡。
在陌生的故乡,我们开始了新生活。我听不太懂台湾话,而且在推行国语的环境之下,校内是禁止使用日语的。老师用台语解释国语。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突然需要适应两种新语文。如今回想起来,大概我的翻译经验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脑中经常需要把中国语文翻译成日本语文。这样的习惯,使我在读大学和研究所的时期,能够驾轻就熟地为台北东方出版社的两套少年读物:“世界名人传记”和“世界文学名著”译成了五本书。那些书都是经由日本人改写为适合少年阅读的文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任职大学之后,教学与研究成为生活的主轴,除了有限的一些日文的汉学研究论著之外,不再有空闲执译笔了。至于再度促使我提笔从事翻译工作,实缘起应邀参加一九七二年日本笔会主办的“日本文化研究国际会议”。
依大会规定,参加者需提出一篇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论文。我以日文书名《桐壺と長恨歌》提出发表。其后,我将日文的论文自译为中文:《源氏物语桐壶与长恨歌》,在台湾大学《中外文学月刊》刊载,同时为了读者便利而试译了《源氏物语》首帖《桐壶》,附录于论文之后,那篇日本中世纪文学深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中文的读者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产生莫大的好奇与期待,透过杂志的编辑部鼓励我继续译介全书。我在没有十分把握之下,答应下来,开始逐月在《中外文学》刊载的长期翻译工作。费时五年半,共六十六期而竟译了百万言的《源氏物语》全书。
那五六年的时间里,我教书、做研究、又翻译,过着与时间竞走的生活,十分辛劳,却也感觉非常充实。翻译遂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选择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为自己翻译的对象,是基于两个理由的:一者,日本文化从中世纪以来深受我国隋唐文化影响,而且日本人早已有系统地译介了中国的重要著作;相较之下,我们对日本的文学作品则相当冷漠。虽然近二十余年来逐渐有人译出日本文学,但以近、现代作品为主,古典文学的译介仍嫌不够。
再者,我个人具备日语文根底,其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或可在这一方面略尽绵薄之力,弥补我们所当做而未做的事情,故自1973年以来,自我惕励断续译出了《源氏物语》(1973—1978)、《枕草子》(1986—1988)、《和泉式部日记》(1992)、《伊势物语》(1995—1996)等四本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名著,以及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的樋口一叶短篇小说集《十三夜》(2001—2004)。
以上五本书,前四本的著成年代都在千年以上,最后一本也在一百多年前。每一个国家的语文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现在的日本人阅读古人的这些文学作品,多数会觉得很困难,所以与谢野晶子(1878—1942)以降,已经有多种现代日语译的《源氏物语》等书出版了。
我的中译本诸书,虽然采取白话文,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非译文本身所能传达清楚,或者表现原文的巧妙之处,则不得不借助些注释。
注释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原著里引用日本的古老诗歌或隐喻,乃至于唐代以前的中国古诗文,因此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觉得既陌生而又熟悉,格外亲近动人。
《源氏物语》、《枕草子》、《伊势物语》和《十三夜》即将在大陆以简体字横排出版。容我在此感谢南京译林出版社所有帮助我促成此事的各位。
译后小记
书中这篇《暗樱》为樋口一叶处女作,发表于半井桃水所主编的同人杂志《武藏野》创刊号。当时一叶年二十。这篇短篇小说,写比邻而居的一对年轻男女,青梅竹马,天真无邪,情同兄妹,却因一次庙会市集出游,遭女方同学取笑其“亲热”,引发女主角千代顿觉心中之爱恋情愫,而萌生羞涩犹豫患得患失之心。往昔坦荡自然的言语行动,一变为内敛抑郁,心疾终导致卧病衰弱而死亡。
男主角良之助得知女方之病实由自己引起,为时已晚。戴上了千代临终赠送的遗物戒指,被迫催其返家时,千代却以细如丝的声音道别:“明天,跟你道歉。”此与往日吵吵闹闹,隔日道歉和好之无忧无虑,成为对比互应。一叶所要表现的,或者是由孩童成长进入男女爱情世界之悲哀吗?而结束处则以“夜无风,檐上却见樱花纷纷飘落,满天夕照,晚钟幽幽催人伤悲”。含蓄的笔调作收。如诗如歌,耐人寻味。一叶所有的作品,几乎也都有这种淡雅而余韵无限的表现。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多变化,但文字精美古典,是一叶作品的特色。由于她身处明治时代的日本,其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等,一切皆由传统转向现代化之际,加以个人侵染古典文学甚深,所以她虽以现代小说之形式写作,但字里行间每常蕴含浓郁的典雅风格。作为译者,这种美文的传播,最是困难不易。若其径采意译,则趣味尽失,唯留单纯的故事骨架;若一一顾及所蹈袭隐喻之典故、俗谚,乃至顶真格、双关语等诸奥妙之处,则恐怕将事倍功半,徒显得冗长费解而已。这一篇四千余字的译文,斟酌再三后,仍不得不设十一条注释,已是我尽量约制的后果。
往期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蓝字观看:
目前自己在整理国内外的精品书籍和作家资料与各种书店
每天更新推荐书籍和相关作家的资料
本期推荐书籍《十三夜》作者樋口一叶的资料以及介绍请点击下方蓝字观看: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分享点赞以及评论,欢迎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