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七十九课‖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七十九课‖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作者: 舞蝶儿 | 来源:发表于2022-10-25 18:11 被阅读0次

主讲/ 边义老师

辽阳边义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

《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物言志)

[析]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技巧指要]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

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忆雪堂荐评《快乐老人报》作品(3)

风篁阁

风篁煑茗雨潇潇,杨柳含风飏软条。曲水流香萦碧阁,青山叠翠接虹桥。诗情屡伴茶烟起,俗虑常随美景销。暮卷朝飞佳友聚,联吟举盏乐逍遥。【评】二、四句状景,约略看得过。

沁园春·湛江

南国边陲,千里蔚蓝,万里芳菲。看三方海域,水天明净;四时景象,花木葳蕤。瓜果盈园,鱼虾满市,座座华楼紫燕归。粤西地,似鲲鹏击浪,势在腾飞。港城物阜民肥,引无数财团竞标徽。有中科炼化,开基落户;宝山钢铁,竖帜张帏。欧美商家,融资创业,百舸争流奋桨追。东风劲,促五年崛起,且听惊雷。【评】上阕将就可读。下阕问题多多。如“民肥”、“竞标徽”、“奋桨追”之类,用的都很勉强。好在是赞歌,大人见之必喜。

说孝

儿女清明烧纸钱,萧萧吹起碧空烟。小花似问悲容客,可奉甘饴到榻前?

【评】言浅意深,不失精警。孝道有多层,生养为第一要义。最后一问,要义得之矣。“小花”设喻,较直接发问为高。

月夜思亲

岁月催霜鬓,风尘入枕衾。

门前望星斗,眉宇锁沉吟。

每感山岳重,方知江海深。

鸿飞千万里,夜月是归心。

【评】味在结句。“鸿飞千万里,夜月是归心”,既含“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之情,又得“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之趣。

2022.10.24 舞蝶制作

相关文章

  • 【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七十九课‖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主讲/ 边义老师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

  • 我的压抑

    自己似乎不想托物言志,也不想托情言物,也不想借景抒情,就想简简单单写着我的文字,告诉自己,以后,就算我什么都没有了...

  • 杂谈诗歌的“物象”

    杂谈诗歌的“物象”· 诗歌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这就给我们规定了“景和物”在诗歌中的具体作用.其实,“...

  • 2022-04-13

    托物言志诗的阅读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尚和意愿。“物”与“志”之间的联...

  • 《紫藤萝瀑布》语言特点分析

    本文借景抒情,语言流畅,细腻富有余韵,萦绕着一股柔婉之美,拟人、比喻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 其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悲秋不悲

    好友告诉我,我应该写一写大自然,恕本人才疏学浅,也没有豪言壮志,故无法托物言志,亦无法借景抒情,但我在这...

  • 你知道什么是诗歌吗?

    以下是我根据书中的总结和个人看法: 1.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2.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写作方...

  • 谈一谈古诗里的托物言志

    古代的人比现代人都委婉很多,许多时候想要表达自己的心境时都是要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正是因...

  • 托物言志与象征

    结合《白杨礼赞》复习象征手法。 学生:老师,象征与托物言志有区别吗?你刚才好像也说了是托物言志。 我:当然有区别。...

  • 【毓秀红林】||文言文写作手法辨析之托物言志与借景(物)抒情的区

    1.托物言志与借景(物)抒情的定义 (1)托物言志:作者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文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七十九课‖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rn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