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的第一章,强调的是道。道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道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只能遵循它,不能违背,如果违背就会走向灭亡。
名是概念,能用言辞表达出来的。道跟他相反,倒是无影无形的,所谓大道无形,道不是概念跟语言所能表达的。
无影无形的混沌状态,是天地万物之始。天地万物形成时的本源状态,乃育万物之源。有是从无中来的。从无变成了有,这实际上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故老子的观点无论是规律还是矛盾都是体现辩证法的相关内容。
同时,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以知道,大道无形无迹,为天地之母之根,领悟到老子的静心功夫的关键,在于让内心回归淳朴,真我的状态,而这是一个人超凡入圣的修养功夫所在。
所以一个故事就讲述了孔子和老子之间进行论道,孔子对老子说,他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熟悉其中的道理,见了很多君主。你可是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纳。自己感觉好像没有遇到好的君主,老子说六经只是知识和道理,而不是真正的道呢?他认为真正的道,应该是一种,本性不可改,命不可变,时间不可留,道不可闭塞的东西,得道就能成功,失道必定失败。
孔子回去后,三个月没出门,在家静坐修养,最后去见老子,跟老子说他懂得了。自己对于道,到底是什么并未理解,不能够去教别人。他觉得他离开自然的造化已经很久了。所以更应该去寻求自然当中的一些规律。
在老子认为,道是需要法天效地,跟自然天地合一,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得到道,得到了道,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化天下。实际上老子的这种行为就是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老子的道,如果是指规律,那么我们把它归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是顺其自然,但是很多不同的观点,比如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所以这个道,他因为是无形的,是一种存在于人之外的,一种绝对精神,所以有人又把老子的这个观点归结为是客观唯心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