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小资族,光是要想要买到栖身之所,就已经是人生难题。更不敢想象要踏入富豪阶级,但有人就是能从小吃,甚至是贫困阶层飞黄腾达。这些人逆转人生的秘密是什么呢?日本人本多静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自己的书《我的庶民養錢術》中非常大方地公开自己致富的过程,连月薪以及投资金额都算得清清楚楚,让大家一探致富之路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
本多静六的坎坷一生
本多静六于1866年出生,卒于1952年。他十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于是以务农为生,接着靠苦读进入日本东京山林学校,更前往德国留学,获得慕尼黑大学经济博士学位。到这里,他的人生看似前途光明,但他25岁回国担任东京大学农学系副教授时,只能获得月薪58日元的薪水。这在当时足够普通度日。没想到身边的亲人纷纷前来投靠他,只能凭一个月58日元的薪水,一次要养九个家庭成员,马上成为贫困阶级。重点来了,哪怕是这种情况下,本多静六用强大的决心进行储蓄,并大胆的将储蓄下来的钱拿去投资股票和土地,凭着逆向操作的思维顺利借由投资获得大笔财富。到四十岁时,他光是存款和股票配息,就已经超越本薪。六十岁时拥有数百万日元的存款,股票,不动产,另外还有一大片森林以及位于别墅区的六栋住宅。有人或许会觉得本多静六与我们生长的时代相差太远了,他的致富无疑是难以复制的传奇,但他在书中传递的观念像是逆向操作,分散风险的投资方式,或是不要借人钱做生意,要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金钱思维,在现代仍然适用。以下就带大家回到1900年代,一探本多静六具体的致富秘密。
本多静六的庶民养钱术
本多静六在学校任教时,月薪应付一家九口的生活已经相当辛苦,但他为了要跳脱贫穷,力行【本多式四分之一储蓄法】也就是将薪水的四分之一拿来储蓄,若有额外收入则全部存起来。这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可说是痛苦中求痛苦。每到月底,甚至每天都以芝麻盐为食。妻子还要安慰孩子们说再睡两三个晚上就买鱼给你们吃。因为如此严酷的存钱方式才让他累积到足以投资的金额。每个人都害怕贫穷,但本多静六说,贫穷的经验是可贵的,人的一生中都必须渡过一次贫穷生活,脱离贫困,可以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与事物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没有贫困过,就无法得到脚踏实地提升生活的努力与幸福。至于储蓄最难得就是执行力。本多静六建议最大的重点就是去除虚荣心。其实每个人都能度过预扣四分之一的生活,但问题就在于明明自己当下的价值,只有银或铜,却想要过金的生活,那就难怪会出问题。
如果要让人生更加安全,那就应该要退一步,银的人就应该过自己实力以下的铜生活甚至是铁的生活。至于这样艰苦的存钱,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呢?本多静六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建造雪人的核心。金钱就像是一个小雪球,只要成为雪人的核心,就会愈变愈大。更直接的说,当你拥有越多的钱,就愈可以考虑各种投资标的。撑过一开始辛苦的储蓄时期,本多静六开始展开投资计划。他的获利方式首先是股票,第二个是我们现代人会觉得相当有趣的山林投资。
他最早买进的是日本铁道的股票。当时配息达10%,最后被政府以两倍半的价格收购。接着他注意到分散风险的重要,于是买进瓦斯,电力,造纸,卖酒,纺织等三十种以上的股票,分别挑选个产业的绩优股,并依照赚两成就套利,翻倍就卖一半的原则,基本上下跌时不卖出,并且留意避免借钱买股。在当时这样的操作方式替本多静六赚了大把钞票。最成功的一役是在关东大地震时,所有的股票都暴跌,他借机买进东京电灯的股票,结果大涨四倍,成功的投资之路背后的原则就是在景气好的时代储蓄,在景气不好的时代投资。然而本多的故事也真的够曲折。战争爆发后,他的特别银行和海外股票全数归零,幸好本多静六还有另一个投资的方式来对冲风险,即山林投资。因为他是森林学学位毕业,因此山林的研究就是他的专业领域。基于专业,他不断买进相当便宜交通尚未开发的森林。结果因为战争,木材价格暴涨,他光是树木就获得七十倍的暴利。最后,本多静六将山林捐献给当地政府,交由官方制定发展计划。乍看之下,我们可能会觉得本多静六的投资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玩法,但仔细想想分散风险,景气差时才进场挑选个领域的绩优股不也是现代不少成功的投资专家奉行的法则吗?大家都想要有钱,但不少人害怕谈论钱。对于本多静六而言,世俗的成功首推在经济生活上能够独立,只要社会有财产权的概念,否定钱的人就无法独当一面。基于这样的理由,他努力赚钱,而且节俭理财怕的就是因为贫穷,失去义理,失去人情,最后颜面尽失。
要想致富,首先要有致富者的心态和理念
本多静六提出不少致富心态的观念。在这里,七哥替大家介绍三个重点,首先是赚钱最好的策略,那就是缓缓地,踏实地,不着急地坚守自己的正职本业,然后努力的累积,不追求迅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它所提倡的赚钱不仅仅是聚焦在钱而已,而是要在道德上教养上,生活上社会贡献上都也有收获,达到见山又是山的境界。借用书中严厉的说法就是,钱最后会变回工作兴趣,精神生活,社会地位与名誉之后的渣滓而已。
第二个重点是要赚钱,也要让别人也赚钱。只光想着自己赚钱的人很少能够有大的成就,让别人一起赚钱的人自己也自然会赚到钱。一方面,这是基于对伙伴与社会的感谢,让别人更想要帮忙自己。另一方面用现代的话来说,让别人也赚钱,等同于增强自己的商业价值,最后成为不可取代的角色。
最后是做生意的秘诀,游走于君子与小人之间。他以老经验的电器行为例,如果有客人送来故障的收音机,就算只要动一个螺丝,换一条铜线就能修好。老练的电器行还是会跟客人说,要把机器留下来检查修理个几天可以。如此既合理的收取费用,也能营造出生意兴隆的模样。但本多静六也强调,这话是对老实人说的,希望老实人能如此修正,而不是让本来就不老实的人更奸诈。
本多静六谈“钱要留给后代吗?”
虽然对于还在为生活拼搏的大家来说,要如何处理财产是相当遥远的话题,但预先想想也可以当做是未来人生的参考。一般人会认为财产未来就是要留给自己的后代,但本多静六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他坦然,自己也曾经认为,只要把子孙健康的抚养长大,给予完善的教育,并且把相当的财产分给他们,他们就能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后来的他认为,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把相当的财产留给子孙,反而会造成子孙的不幸。本多静六认为,幸福不是能够给予的东西,反而要靠个人的努力与修养。相较于健康与教育,财产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项。此外,他也考虑到遗产税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只留下最低额度的财产,其他捐赠给学校公益团体这样的做法。
有钱之后,除了要考虑要留给谁,也要考虑如何避免金钱带来的困扰。书中提出了几项关于金钱的戒律,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老调重弹,但也不失为有力的提醒。其中之一是不要借人钱,也不要跟人借钱。如果对方是亲友借的钱,反而会失去这段关系,而且也可能让自己陷入财务危机。如果真的是不得不借,那就当做是致赠,不用期望对方还钱。另外,像是不要轻易相信好赚的机会,或是不要成为别人金融上的保证人都能当作是自己财产的护城河。本多静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贫困的人可以因为一个正确的念头以及强悍的执行能力,而让自己拥有改变的机会,更能因为正确的投资观念在他的那个时代获得巨大的财富,这一切的基础是认真的工作与储蓄。
本多静六谈工作
他也提出了如何在工作上达到卓越的检验。首先是要为了下一个阶段做准备。他以日本前总理大臣桂太郎的案例说明。桂太郎是军人出身,在当上尉时就为少校的身份做准备,因为早就做好准备。因此升任少校时,他得以以中校的工作做准备,一步步往上提升,能够在工作上轻松应对,又能获得好的成绩。
接着是把工作兴趣化。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他认为每种职业一开始都会有点辛苦,但只要足够努力,就会出现乐趣。他以自己捣鼓小工具的经验来说,发现只要设计一些能帮助自己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小工具,就能让自己边捣鼓小工具边念书,也因为工作变省力而能把设计小工具这件事做得更彻底,达到工作兴趣化或是游戏化的效果。
最后是要有足够的自负,自负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投入,最后能得到成功。但要切记的是,不能过度自负,而是一点一点的适度自负,了解自己的个性与能力。最重要的是自负的前提是随时正确的反省自己。从这本有趣的书,我们可以看到百年前的成功人士有些什么想法,有的可能过时,但也有些观念能够接受时代的考验。作者也在书中谈论的上班族的职场守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获得阅读的乐趣。
好了,今天七哥的分享就到这。希望本多静六的故事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启发。记得点赞分享收藏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