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斯玛丽的婴儿

罗斯玛丽的婴儿

作者: 筑牙 | 来源:发表于2016-02-28 00:08 被阅读795次

    看完这部经典的恐怖片,我才想起最近几年真正让我感觉恐惧的电影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熔炉》、《谜一样的双眼》、《心迷宫》和波兰斯基的这部《罗斯玛丽的婴儿》(也译作《魔鬼圣婴》),我才发现,比起大多数人没有见过的妖魔鬼怪,更让人害怕的是现实中赤裸裸人性真相,因为我们都见过却很难察觉,而真相一旦知晓,又令人无法接受。

    我常常觉得恐怖电影是最不需要投入太多特效的电影类型,是抓出人性中最黑暗的地方,慢慢剖开给你看,然后告诉你,这可能并不是什么虚构的故事,欢迎来到这个奇怪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远处不在的诡异气氛,观影者都觉察到了罗斯遇到的阴谋,知道都有谁在完成这个阴谋,所以当她一步步走入陷阱时,我们会惊讶会愤怒会遗憾。我看的过程最想的最多的是有两点,一是人一定要独立,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二是我害怕别人理直气壮地作恶,无论是以宗教信仰、法律规定、地方风俗还是其他任何理由。

    有影评说罗斯是典型的傻白甜,出现了这么多疑点,还是相信她的丈夫,最后把自己和孩子都当作了丈夫和撒旦交易筹码。

    我觉得罗斯并没有那么蠢,即使是,她也不应该受到谴责。

    世界上很少有幸运到一辈子当傻白甜的女性,大部分人都只能当很短的一段时期。所以当罗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公寓里时,她开始无限依赖和信任丈夫,交友圈缩小到只有一个朋友,对丈夫和邻居有不满的时候总是妥协。当她怀疑邻居,企图拒绝他们的“帮助”时,丈夫生气的回应就可以让她放弃反抗,放弃思考,然后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一切都好,直到她明白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她终于不再是傻白甜了,但是代价非常惨痛。这部电影成为经典原因之一,是因为6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女权运动。我们常常觉得现代男女权利已经算平等了,但放眼看看,恋爱结婚时变得不再独立的人依然很多。

    我最想谈的是第二点,作恶。

    电影里有一幕是罗斯出逃后到医院,偶尔翻到1966年4月《TIME》杂志,纯黑的背景上红色的三行大字:is God dead?(上帝死了?)。这句尼采说的著名句子在60多年后,第一次在一个发行量巨大的杂志上传播,明白地怀疑上帝的存在,引发许多人对信仰的思考。

    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对“上帝死了”这句话存在长久的误解,上帝死了,所以人们不应再有信仰。但其实这句话还有更深的解读没有被有效传播:上帝死了,所以我们要成为自己的主宰,不要让自己在上帝的阴影下平淡地活,不要做一个弱者,要去成为一个超人。

    1966年4月《TIME》杂志封面

    当我们开始讨论这一思想时,我们的确变得更有活力,但当我们发现自己还可以定义自己的道德标准时,我觉得社会开始混乱了。你可以选择是否有信仰,也可以选择信仰任何教,我认为电影要表达的述求之一是邪教的出现是否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60年代的美国发生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事,自由主义、女权运动、性开放运动、越战、马丁路德金被枪杀、约翰列侬被枪杀,那时美国经济进入了繁荣的稳定状态,关于信仰和文化的意识开始被重视,我想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凶手杀死约翰列侬之后,席地而坐开始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现在如果现在一个巨星被杀,大概大部分人想的第一个念头是劫财,杀人后看书,大概是信了什么邪教了吧?

    所以我非常担心宗教信仰、道德法律的标准一旦可以自主掌控,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即使不像《罗斯玛丽的婴儿》里那样恐怖,也会出现大量暴露人类阴暗面的事。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抵挡住诱惑,所以宗教会被利用,让你不用思考,也可以让你以宗教之名完成并非光明之事。

    剧透得很少,为了让大家能自己去观看这部好片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斯玛丽的婴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ww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