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D市多年,很少有机会同时接爸妈来住,含饴弄孙,享团圆、序天伦。2020年猴年春节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却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先是腊月二十七,女儿患上普通流感,高烧,问医,吃药,爸妈揪心了两三天,有些没有照顾好孙女的自责和愧疚;如是这般,待到年三十女儿发烧才好,除夕饺子备齐,仅在一起吃了三四顿团聚饭,初二就传来了疫情蔓延、防控升级的消息。
我和妻子在D市拥有两个小房子,彼此南北相隔三四里远,为居住方便也为婆媳和谐距离美的更多考虑,爸妈住在北边那头,我住在南边这头,这在平时本不是个事儿,并且也可以步行来往锻炼身体。可疫情防控升级后,就成为天大的事了。先是小区入口盘问,接着封闭小区只留一个小门出入,再接着每天测量体温,最后是需要佩戴一户一卡出入。三四里路,我和爸妈有点分隔星河、咫尺天涯的时空错位感。
这种情境是完全出乎爸妈意料的。我于是退掉了他俩原计划元霄节期间的归程票,而爸妈只能眼巴巴干等着、盼望着疫情形势好转的那一天快点到来。思乡的焦虑替代了团圆的喜悦。一开始我不能理解,于是就忍不住劝:在老家还不一样,都在家里待着,况且现在也没有回程的车呀。
可爸妈依旧焦虑着,关心老家发生的一切。于是,诸如村里封路了,五天一出门,上街购物凭卡活动,每天全村只能外出15人等硬核措施接连不断传到我耳中,爸妈心绪也随之上下起伏,最后终于绝了短期内回老家的念头。
我只能不停地打电话宽慰开导,甚至钻空子溜到爸妈的小区里,陪他们说说话, 一起和老家亲人视频聊天,交流两地疫情防控形势,评论湖北人民的”水深火热“和全国各地的”守望相助“,急切关注各路医疗专家学者大咖对最新疫情趋势的判断,掐指算算封闭不能外出的天数和可能的解封的日期。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幸福。毕竟,在这个举国艰难共撑世局的时刻,最亲的人能团聚在一起,相互取暖打气也是一种天伦,而天伦从来都是最幸福的事情。
人生中总有那么多割不断的亲情,拂不去的乡情,留不下的光阴。自我十一半岁到七八里外的乡镇中学读书,35年过去了,这期间读完初中、高中,考上大学,接着读研,在南方H市漂荡一两年,抱憾北归,阴差阳错落在D市,几番挣扎,几度迷津,终于结婚生子,终于了却爸妈心事,然而,屈指算过,大把光阴已溜走,逝者如斯夫,生者当奋进,岁月真不待人。
爸妈也一天天老去,苍颜白发,皱纹纵横,尽管精气神还足,步履却不再矫健,年轻时伶俐劲没有了,老年人所有的健忘、啰嗦、迟钝等特征开始冒头了。我感到难过,却也无能为力。对于工作、生活中的不平事、不遂愿事,我也学着渐渐不全盘托出,为的不想让二老操心太多。
有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却只能儿孙在,要远游。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人们也付出了频频颠沛离别的痛苦。年轻时候不觉得,年纪稍大些,感受生命的严酷、生活的艰辛、生存的迫切,就如锥心,在你转身掩袖的时候,感受刺心的疼痛。
终于,有一天,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回乡路程可期,爸妈也渐生颜笑,我也宽心了。
我现在有两个家,父母在地方就是家,不论千里万里;妻儿在地方就是家,不论过去未来。
现代社会终结了一个大家天伦的许多可能,但永远也终结不了一个生命在归家不止的不了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