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作者: 舞子泳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21:14 被阅读0次

    读本书《心安即是归处》,让我们了解到季老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仍然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他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一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季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这三个关系可以穿透季老的处世哲学与做学问的执着态度。我也最欣赏季先生在书中说到一首打油诗:

    人生在世一百年, 天天有些小麻烦。

    最好办法是不理, 只等秋风过耳边。

     这首诗也显出季老的高风亮节,不为世间小事所扰,而只是专心做自己的学问。

    而对于学习的态度,也举了许多的古今例子,如(宋)太宗日阅《(太平)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鲁迅先生有时候说“随便翻翻”,我看意思也一样。季老作科学研究时,还没有发现全国任何图书馆能满足,哪怕是最低限度地满足我的需要。有的题目有时候由于缺书,进行不下去,只好让它搁浅。

    不仅仅是学习的态度,他还不断地勉励后人,抄录勉励语,如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一个人如果自认还有一点力量、一点权威的话,应当向敌人和坏人施展,不管他们多强多大。向弱者发泄,算不上英雄汉。

    对于弱者的态度,也似乎点醒了我。我是从小在城市中长大,似乎在很小时候,对于街上的乞丐之类似乎总是哧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他们之所以沦落至此,也是自有原因。想想自己如今的处境,感觉自己幼时的行为而羞愧。

    季老的同情心,不仅仅是对于同类弱小者。这种境界可以引申到他讲的与大自然的关系,不管是花草还包括弱小的动物。最明显地是他在书中记叙的家中一共养了四回猫的感人事例,最让人感动的是那只叫"咪咪"的小猫,与他的不离不弃。

    这种对大自然与动物的关爱,可以引申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季先生对于学者之间,他的老师之间也是非常崇拜与谦虚谨慎。这方面可以从他在德国求学期间,及他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可以看出。

    第三点在处理家庭之间的关系,更要抱着大事清醒,小事糊涂的态度。郑板桥不是常有一句难得糊涂的匾额吗?如果男女双方不去忍耐,女的骂过来,男的动手打起来,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呢!以上是对季老的精典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最后用季先生的话题来收尾:

    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夭不同,但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zc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