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古人曾云,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此,我特选了些古代诗人的作品来读一读、写一写。
若有浅薄之处,望大家见谅,不过是鄙人的喃喃自语。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唐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图源网络注释:1)张祜: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当时杜牧当度支使,待张祜十分优厚,杜牧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2)百舌:鸟名。善鸣,其声多变化。《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
3)仲蔚:仲蔚园,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高士传》卷中《张仲蔚》。咏雅逸或贫困。——唐李白《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
4)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试译:这美好的春日即将要过去,趁在晚春残余之际,独步到南亭并寄诗书一首予张祜。自到南亭远远望去,这天空上的云絮甚是轻柔,衬着暖日的烘托格外安逸、舒适。细细看来,那些飘浮着的云团竟有些粉嫩、暖暖之意,然山野、草坡上也绿草茵茵,一派春光迷乱眼。再往前些走去,长长曲曲折折的长堤上幽静无人,静静地倒映在水里自赏身姿。再抬眼望去,对岸岭上开满了一树树的桃花,其颜色宛如那鲜艳的红锦被水打湿后的样子,而沿溪的山麓下,山与水相互倒映着碧罗般明亮、清新的绿意,在红绿交映的山水间这春光无比美丽。用你的双耳细听,远处高枝上有百舌鸟正在吟唱,其婉转、空灵的声音一出、众鸟失色。百花似乎已凋谢尽,独剩那清贫的梨花还牵强地挂在枝叶上,可怎经得起那晚风一吹,便随着残春去了。独对这般景象,不由想起张祜兄、仲蔚,如今这般的人物谁知在何处呢?是不是依旧在林下苦吟着那几首闲诗呢?
胡评:读这首诗前,先了解一下张祜这一人物,他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在研究诗学方面,他钻研深入用心良苦,搜求意象功力很深,受到同辈诗人推崇,诗赋风格罕有人比。然在当时未受到礼遇,随即寂寞归乡、隐居淮南。由此,诗中出现的典故人物仲蔚,其平生遭遇似于仲蔚,诗人借仲蔚言张祜,并将两者的性情“苦吟诗尘”相提,是对张祜的赞美、慰藉。整首诗读来,前三联均在写残春之景色,首联、颔联写眼睛所看到之景,而颈联则写耳朵听到的、心里联想到的,由浅入深、从表象到感性,将南亭残春之景呈现出来。而尾联“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则说回正题“因寄张祜”,随即借这林下南亭之残春寄予张祜,以慰藉苦闷、抑郁之感。
闲想:张祜有杜牧这般好友,其苦闷、清贫的人生也算有些慰藉。翻阅晚唐诗籍,不难发现这两位诗人之间的互动酬答有很多,他们还曾一同合作写过一首诗:《妓席与杜牧之同咏》,前两句出自杜牧:“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而后两句出自张祜:“但知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应露指尖”。他们曾一起登山,写下《和杜牧之齐山登高》,并时刻牵挂着对方,如杜牧登楼时,曾写有《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张枯拜访杜牧路上,有诗作《江上旅泊呈杜员外》;又如这首《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可见他们的交情不浅。在这漫长又短暂的岁月里,能有这样一个朋友,似乎这趟人生旅程不再孤单。
图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