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可还别不信,很多时候钱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钱贯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社会后,你会越发觉得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通过了解手里的钱,可以帮你判断整个市场的金融投资环境
经济学中钱的定义——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从而交换流通。
经济咨询中经常出现M0、M1、M2,其中
M0 = 拿在手里的钱
M1 = M0+可随时变现的钱
M2 = M1+暂时无法变现的钱
M0很高的时候,表示老百姓手头比较宽裕,
M2的增长率高于M1的时候,老百姓可能比较喜欢买定期,这个时候外部的投资环境可能就不是那么好
通过了解手里的钱,可以帮你知道房地产到底有木有泡沫
钱在不同人的手中流通,会加快经济的发展,比如:
甲用10元向乙买了大米,乙又用10元向丙买了蔬菜,丙用这10元向丁买了水果,钱从甲到丁一共流动了三次,10元的币值实现了30元的价值,试想,如果甲一直不使用这10元,那经济如何发展?丁的水果没法消费,丙的蔬菜也在自己手里,乙的大米也是屯在那儿。
当然,货币流通的速度也非越快越好,过快的话,就会产生泡沫,房产限购就是为了抑制泡沫的产生。
比如,市场上有100亿的房产,政府印发了50亿,流通次数是2次,此时货币的总价值就是100亿, 时候,商品和货币是等值的。但如果货币的次数在人群中频繁地流动,超过了3次甚至更多,那么货币的总价值也就超过了150亿甚至于更多。但是市场上其实是没有150亿的房产的,就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产生通货膨胀。房产限购,在某些程度上就是人为地降低了流通速度。
通过了解手里的钱,还可以帮助你更正确地理财
中国人有一个非常朴素的理财观念就是“精打细算”,但是如果细算过度,往往会适得其反,举个例子:
王大婶想买牛肉,离家近的西市场要18元一斤,离家远的东市场坐公交去17元一斤,她该如何选择呢?在理财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盲区,叫做“货币幻觉”,我们不应该只把眼光盯在某种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上,比如说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可能人们只记得几年前买房时的价格,却忘了当时其他商品的价格,盲目地认为房价一定比其他物价涨得高,夸大了投资房产的潜力。
再比如,A和B分别花了4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然后转手卖出。A卖房子的时候,刚好碰上了物价下跌,下跌了25%,只卖出了30.8万元,比买入时降低了23%,而B在卖房时碰上了物价上涨,上涨了25%,房子卖了49.2元,比买入时高了23%,很多人认为B肯定赚了,其实不然,考虑上通货膨胀的因素,A才是赢家。
你不理财,才不理你,让我们从认识手里的钱开始,开启理财之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