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真相

作者: 尼古拉斯启爵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23:02 被阅读2次

    这段时间,消费降级这个词非常火,而拼多多的上市,更是给消费降级一词火上浇油,大家都以为,拼多多火了,人们越来越喜欢买便宜货了。当然,说起拼多多的产品,一些精英阶层认为:拼多多面向三四线城市用户,拼多多用户量的上升并不能代表全国用户包括线上线下的消费降级。言下之意,一二线城市用拼多多的人群占比不多,消费降级之说不成立。

     

    升级还是降级,拼多多说了算?

    在腾讯企鹅智库今年7月份发布的首份《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里,我注意到以下几个数据:

    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淘宝第一,5亿以上。京东第二,2.3亿。拼多多月活跃用户数1.5亿以上,超过天猫。

    拼多多与淘宝用户重合度高,达到45%以上。也就是说有45%的拼多多用户也是淘宝用户。

    用户粘性方面,拼多多单日使用次数5.94次,少于淘宝的8.24次,但超过唯品会。

    在最关键的城市用户占比方面,拼多多在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超过40%。

    虽然只是一份调研数据,但足以看出拼多多已成为第三大电商平台的事实。拼多多的崛起,让一二线部分人群也开始沦陷,超过40%的用户占比,让消费降级这个词在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里很有市场,那么消费到底是不是真的降级,单看拼多多的数据恐怕还是在盲人摸象,不得其解。

    我把消费者分为四个阶层,顶尖层,精英层,普通中产层和小镇青年层。

    顶尖层:家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他们中超过七成拥有两套以上住宅,开着30多万元以上的中高档车,每年还会在旅游上花费3万元以上,他们最在意的是能否成为意见领袖,影响他人。

    精英层: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超过半数拥有两套房,开着中档车,每年会在奢侈品上消费10万至13万,他们热衷于提升生活品质,推崇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工薪层:家庭年收入在10万至30万之间,每年大约有不到2万元用于出门旅行,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生活。

    小镇青年层:家庭年收入在10万以下的四五六七线小城市中产及年轻人。

    这样分类,我们会发现,单纯的以是否使用拼多多购物来判断消费趋势,未免过于片面,比如在上海工作的某个90后白领,属于工薪层,会因为工作原因在穿着打扮方面的开销不小,但在“食住行”和“吃喝玩乐”上的各种费用精打细算,他在拼多多上购物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种消费习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大。这种消费习惯是升级还是降级了呢?从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来看,是降级了,但从穿着打扮上的花费来看,却是升级了。或者说,升级与降级共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滑,就是消费下滑?

    作为反映消费情况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近几个月下滑严重,连续五个月低于10%。

    但这个数据有一个严重的BUG,百度给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而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作为反映消费情况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统计的是居民实物消费,并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情况。比如教育文娱、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须消费的服务性项目,这个数据没法体现出来!据数据显示,我国服务消费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这些服务消费十分活跃,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接近40%,成为消费的“半壁江山”。

    一些看到社零总额增速下滑,就惊呼消费降级成实锤的人,未免杞人忧天了。

    由于社零总额数据存在缺陷,有没有另外一种数据更真实的反映消费情况呢?我们可以换个思路考虑。相对而言,GDP居民消费统计范围更为广泛,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通过最终消费对GDP同比的拉动走势倒推服务消费走势。

    如上图显示,2008年至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断下滑,接近“腰斩”,而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走势平稳,这反映了服务性消费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实物类消费的增长速度,此消彼长达到平稳状态,才能在实物消费支出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保持最终消费支出平稳拉动GDP增长。

    消费降级造成支出减少?

    消费降级,意味着节衣缩食,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但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水涨船高。

    再来看支出。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45元,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06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支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跟随着收入增长。

    消费结构的变化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这些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食品烟酒、衣着、生活必需品等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走低,造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断下滑,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类消费比重不断攀升,体现出的是消费结构的调整,假设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减少实物消费的支出,增加服务消费的支出,其实质不但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是消费升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用生活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数据举例:

     

    1.旅游消费

    近年来,国内旅游支出增速持续保持15%左右的稳定较高水平,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城镇居民19.97亿人次,增长13.7%;农村居民8.29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人均花费近900元)其中,城镇居民花费1.95万亿元,增长13.7%;农村居民花费0.50万亿元,增长8.3%。

    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71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其中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内地赴日游客的消费额达到3620亿日元,合人民币222亿,占整个第二季度赴日外国游客旅游消费的32%。

     

    2.文化娱乐消费

    文娱消费比重增加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大麦网、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共同发布的《中国现场娱乐消费洞察报告》,以2012年1月-2017年8月大麦大数据和阿里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中国现场娱乐(指可在现场观赏或体验的娱乐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场娱乐消费发展保持逐年增长趋势,文化演艺类消费规模的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2%,2017年达119亿元。其中,戏剧类和演唱会类票房收入占比较高,两者加起来占整体六成以上。

    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320.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2%,总观影人次9.01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5.34% 。

    3.汽车消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数据,2018年8月汽车销售210.34万辆,环比增长11.34%,同比下降3.75%。其中,乘用车销售178.99万辆,环比增长12.60%,同比下降4.55%。商用车销售31.35万辆,环比增长4.65%,同比增长1.11%。1-8月,汽车销售1809.61万辆,同比增长3.53%,与1-7月相比,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销售1519.26万辆,同比增长2.60%;商用车销售290.35万辆,同比增长8.71%。

    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0.12万辆,同比增长49.4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完成7.32万辆,同比增长31.6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完成2.80万辆,同比增长1.3倍。1-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60.06万辆,同比增长87.9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完成44.66万辆,同比增长71.5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完成15.38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根据某卖方研报显示,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07.2 亿元,同比增长 12.4%(前期同比增长 18.1%);归母净利润 626亿元,同比增长 3.6%(前期同比增长 13.0%)。2018年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704.4 亿元,同比增长 10.8%(前期同比增长 21.5%),环比增长 1.5%;归母净利润 309亿元,同比增长 2.9%(前期同比增长 11.7%),环比下滑 2.5%。行业业绩增速收窄,主要源于汽车销量增速回归平稳,整车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终端折扣持续增加。

    中国汽车保有量在2017年已经突破2亿辆,2018年上半年达到2.29亿辆(含新能源汽车199万辆),与2000年1609万辆比增加了14倍多,过去18年的中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可达16%,但保有量增长率连续7年下滑,今年应该也是下滑的。汽车销量与保有量的关系,犹如个体发展与行业天花板的关系,汽车保有量增长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时,每年销量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销量与车辆淘汰量接近,整个行业成为存量市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变为存量市场,虽然销量还在增长,但增速会缓慢许多,未来十年乘用车将保持5%左右的复合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对普通燃油车的替代作用是长期而缓慢的,过去数年,中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近200万辆,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强中,中国占据四席。按照规划,至2020年中国将销售新能源汽车500万辆,也只不过占整个汽车销售市场份额不足2%。

    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接近存量市场情况下,销量增速放缓是普遍规律。然而,这并不是消费降级造成的,不然如何解释新能源汽车的火爆销售?

    4.智能手机消费

    根据IDC 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季度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 1.05 亿台,同比下降 5.9%。但华为和 Vivo 增幅较大,分别为 27.1%和 24.3%。国际市场同国内市场类似,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约为 3.42 亿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在国际市场,我国手机旗舰品牌华为同样实现了大幅增长,增长了 40.95%,出货量达到 5420 万台,小米也以 3190 万台的出货量斩获全球第四名,同比增长 48.8%,全球智能手机已呈现出寡头竞争的趋势。在国内,华为、OPPO、Vivo、小米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 27.2%,20.2%,19.0%和 13.8%,均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出货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出货合计市占率达到了 86.9%,较 2017 年增加了 13.5 个百分点。国际上,出货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合计市占率达到了 66.8%,较 2017 年增长了 9.9 个百分点。对于整个2018年,IDC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将降下滑0.7%,从去年的14.65亿部降至14.55亿部。但从2019年起,直至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保持“较低的位数”涨幅。

    我的结论与汽车消费结论类似,智能手机市场也越来越接近存量市场,头部玩家就那么几家,除非在智能手机上有重大的科技创新出现,目前无论苹果、三星还是华为、OV、小米,现在都是微创新。销售增速放缓是规律使然,并不是消费降级造成的。

     

    5.家电消费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2018年1-6月中国家电市场分析及下半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全品类家电(不含3C)零售额4088亿元,同比增长6.7%,继续维持低速前行态势。四大家电品类中唯有彩电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主要家电产品线上市场销售规模增速基本在30%以上,线下市场份额比重进一步萎缩。

    6.房地产消费(略)

    因为房地产消费包含投资属性这一特殊性,所以就不长篇大论了。至于说我们的消费受到高房价、房贷的挤出效应,也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一二线城市因为超高的房价,以及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比如医疗、教育等,造成消费出现降级现象,拼多多成功占领一二线城市就是例证。而广大更具潜力的三四线城市,则出现了消费升级现象,比如我在文中提到的工薪层、小镇青年层,他们受房贷挤出效应不那么明显,而且更有时间去享受休闲生活,如肯德基麦当劳,万达广场等地方,他们都是常客。一年也可以有几次国内国外游,对于他们来说,消费降级的效应是不存在的。总之,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每年均在增长,但由于实物消费消费市场趋于饱和,如上述的汽车、智能手机、家电等,所以看起来消费不行了,其实在服务市场,消费大有可为。消费降级还是升级,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是共存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费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eo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