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马上要大二了,暂且还算是大一的吧,嘻嘻)。中学的语文老师一直在使用简书写文章,我也不时会看。这两天写了一篇文章叫《活成最好的自己》里面提到了我,为此老师特意与我微信联系问我是否有不满意之处。文中不乏有渲染的部分,但也还是基于我初一到大学六年的变化,短短几百字让我一下看清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推荐你们看看我提到的那篇文章《活成最好的自己》,并关注我的老师“沐儿”,蟹蟹~)
一直是老师的课代表,在老师的推荐下,从今天开始写下我的第一篇文章。我手写我心,就来写写当下的一些感受吧。
上大学一年不到,发现了一个让人十分纠结的事情——周末该不该回家?(我是个北京的孩子,又在北京上学)细数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认真周五回家、周日返校的次数两只手足够用了。开学教育大会的时候,辅导员苦口婆心告诉我们,大学不要上成高中,一到周末就回家,除了玩儿还能干什么?周末这大好的时光不在图书馆看书学习实在荒度。我就算是听从了辅导员的建议吧,周末多半是在留在学校的(其实是参加了太多活动实在没有时间)。
就在今天,因为辩论赛等一些其它活动,我再一次决定周末不回家了。中午我给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这个消息。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正在出差,本来因为我周五要回家所以打算周五乘飞机赶回北京,但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就不回去了。”这句话自从我上大学以来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今天再一次提起,却觉得格外难过。
今年的我不到20岁,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寄宿在学校,也许我的生活能力比很多人要强大得多,但我与妈妈在一起度过的时光却比大多数人少得可怜。如今我每一次打电话告诉她我周末不回家了,我就要对自己自责一番。妈妈是一个坚强的角色,但我经常能在电话里听到她跟我撒娇耍赖抱怨我周末不回家陪她,却又不断鼓励我多参与活动、多锻炼自己的自我安慰。(此处有张悲伤脸)
总有人跟我说,以后工作了陪妈妈的时间会更少,而我又何尝不知?今天我所做出的选择、我所付出的努力,又何尝不是为了将来成为一个可以自立的人,不再需要妈妈操心与劳累??
从来没想过我会从这么早就不能常常陪伴在妈妈身边,想到那些异地求学甚至异国求学的同学,觉得自己十足幸运。现在想想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外地的大学,其实下了极大决心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父母。所以现在更能理解为什么妈妈会那么粘着孩子,能时时看到的日子实在不多,连二十载都不能保证!
今天我在这里自我纠结、自我矛盾一番,其实也许并不能让我回家的次数多一些、时间长一些,就算是对妈妈的愧疚和自我的救赎吧。
读到文章的朋友,你上学的时候多久回一次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