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代帝王图》的绘画语言

《历代帝王图》的绘画语言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05:42 被阅读0次

    绘画是无声的文字。一篇好文细细读来,常觉回味无穷;一幅好画细细欣赏,意蕴跃然纸上。

    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上,绘制了从汉到隋其间,十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帝王画像。这些人物各具特色,既有贤明帝王,也有昏庸之君。

    绘制帝王图是先秦以来,皇室绘画的重要题材,其目的很明确:“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新唐书》书中也说过: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那么,这张图上都画了哪几位帝王呢?这些帝王都带来了哪些启迪呢?

    汉昭帝刘弗陵

    从右向左,首先出场的是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之子,为防止外戚干政,汉武帝杀母留子。

    刘弗陵八岁就即位称帝,因其年幼,由霍光、桑弘羊等大臣辅政。

    在位期间,汉昭帝对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和亲匈奴,维护边疆,使西汉经济得以复苏,开创了“昭宣中兴”的新局面。

    画面上,汉昭帝刘弗陵表情沉静,两只手做出手势,仿佛在与臣下探讨国事。

    左侧侍臣几乎与他等高,暗示着其地位之高。此刻这位侍臣面向皇帝,一脸凝重,似乎在正就国家大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

    刘弗陵身后的侍臣虽未说话,但面色庄重,貌似也在背后助力皇帝。

    从这张图上可见,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君王,要懂得知人善任,能够得贤臣辅佐,才能够成就伟业。

    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后汉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他对内休养生息,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光武中兴。”

    《后汉书•光武本纪》中记载:“刘秀身材魁梧,美须髯,口大高鼻。”

    画像中,刘秀目光炯炯,看向前方略高处,可见其志向高远;双眉舒展,充满了自信。

    他的形象要比刘弗陵高大得多,一看就是位开疆拓土,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

    跟随他的两位侍者也是自信从容。可见跟随了明主,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一个优秀的君主,就可以让臣下与之同心,同甘共苦,共创伟业。

    魏文帝曹丕

    “建安三曹”之一的曹丕绝对称得上文韬武略。在文的方面,他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有极高的文学素养。

    在武的方面,他10岁开始随父征战,在战火纷飞中培养了杀伐决断的能力。

    这些都为他登上帝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称帝之后,魏文帝曹丕颁布了很多诸如“轻刑罚,薄赋税”等利国惠民的政策,在治国方面显示出了杰出的才能。

    可是我们看这幅画像,曹丕虽然有着帝王的威仪,但是满脸的戾气,犀利的眼神咄咄逼人,让人不寒而栗。

    这幅画像,把曹丕残忍而多疑的性格完全展现了出来。

    此外,还有他的两个侍者,跟随在这样性格的帝王身边,也一脸的怀疑、冷酷。

    君主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对臣下没有丝毫的信任,就会使君臣离心离德。

    如此下去,即便君主很有能力,没有忠诚的臣下辅佐,最终很难成就大的功业。

    孙权

    被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15岁就被任命为阳羡县长,不到20岁就掌管江东,并最终确立了东吴政权。

    孙权为人仁厚,做事果断,是一位有德有才的明君。

    我们看画像中的孙权,手持羽扇,表情从容,一副运筹帷幄,胸怀天下的姿态。

    而他右侧的侍者也面容沉静,眼神清朗,俨然一位良臣,身后的侍者则略显拘谨,手持冕服后摆,亦步亦趋。

    明主良臣,是成就大业的基石。

    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早年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屡遭挫败。

    赤壁之战后,刘备相继拿下荆州和益州,随后称帝,创建了蜀汉政权。

    称帝后不久,刘备因关羽被杀,执意起兵攻打东吴,大败于夷陵。

    次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

    刘备的一生,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完成恢复汉室的宏图大业。

    看看画面中的刘备,双眉紧锁,目光忧郁,一脸的愁苦之像。

    这一筹莫展的模样,让左侧的侍者都心情沉重,一脸同情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君主。

    而刘备身后的侍者手托冕服后摆,似乎想要为君主分担忧愁,却又无能为力。

    刘备弘毅宽厚,讲求信义,且做事有韧性,是位值得信任的君主。

    但是他殚精竭虑,匡扶汉室大业却最终难成,可惜。

    晋武帝司马炎

    在这13位帝王的画像中,司马炎是在各种文章资料中出镜率最高的一位。

    画面中的他冠带轩冕,威严而睿智,一副傲世天下,气吞山河的姿态。

    他腰间的佩剑也在暗示着他的大权独揽。

    身边的侍臣同样目光坚定。且各托着皇帝的手臂,似乎是尽力辅佐之意。

    司马炎的表情是深沉的,一双老谋深算的眼睛看向他统治的天下。

    你看不透他,他却一眼把你看穿,所有的小心机,小盘算都别想躲过他睿智的眼睛。

    司马炎是司马昭之子,拜相封王不久,就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了晋朝。

    司马炎在位初期振兴经济、推行法治,促进了人口增殖和社会的安定繁荣,史称“太康之治”。但后期变得骄奢淫逸,怠惰政事,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总体来说,司马炎算是一位明君,但是大权在握,尤其治国理政有所成效以后,往往容易走向偏颇。

    陈宣帝陈顼

    陈宣帝是南朝陈的第四位皇帝,他赶走了侄子陈伯宗,登上了皇位。

    陈宣帝当政期间,鼓励垦荒,减轻租税,使得国家经济复苏,社会稳定。

    但在军事上,他两次发兵伐齐,不仅劳民伤财,还使得南陈的精锐部队被全部消灭,南陈从此衰落。

    我们看画面中,陈宣帝是侍者最多的帝王了,六个抬着行辇,两个在执扇。

    旁边两位侍臣看着他们,一个做沉思状,一个也一脸的愁苦。

    这么多侍者服务,也许暗示着劳动百姓不得安宁。两名持笏大臣面对一意孤行的君主,也是无可奈何。

    陈宣帝的表情是安静的,内敛的。眼神中透露着的,也许是固执。

    不知是否与他推崇佛教有关,他的黑色衣服既显得宁静,又在其它人的红色衣服的衬托下,显得沉重。

    陈文帝陈蒨

    陈文帝陈蒨是陈霸先的侄子,在位期间实施一系列政策,使得当时的陈朝政治清明、生活富裕,被称作“天嘉之治”。

    陈文帝也成为了南朝君主中少有的明君。

    画像中的陈文帝端坐在辇上,一副泰然自若的表情。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研修道教的关系,这幅画中的陈文帝仙风道骨,且目光清透。

    他双手执如意状物品,应该是象征王权在握。

    身后两名年轻的侍女,发髻上簪红色小花,更显出女孩的青春之美。

    两个侍女都在微微笑着,表达着生活的安稳。其中一个侍女向前看,另一个侍女则转头看向左后方,在画面上增加了变化,不显呆板。

    陈伯宗

    这就是那个被陈宣帝陈顼赶下皇位的陈伯宗。

    陈蒨临死前将14岁的儿子陈伯宗托付孔灸、陈顼、刘师知三位大臣辅佐。

    结果不久之后,这三个执政大臣就开始了权利之争,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陈伯宗完全成了傀儡皇帝。

    最终陈顼胜出,他斩杀了政治对手,随即将侄子赶下台,自己做起了皇帝。

    陈伯宗被废为临海王,两年以后,就不明不白地死了,其死因可想而知。

    画像上的陈伯宗身材弱小,体态气质都软弱无力,虽有皇帝的装束,却毫无帝王的威严和震慑力。

    陈伯宗直到死时才19岁,不知为何要给他画上长长的胡须,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会有这么长的胡须吗?也许是我见识少了。

    或者,这只是为了增加一点帝王的威仪。

    陈伯宗旁边有一位看起来年龄稍长的簪花侍女,倒显得比陈伯宗更加成熟稳重。

    耐人寻味的是,那个如意状的物件也握在了她的手中,这应该是暗示着皇权的旁落。

    身量较小的侍女,也跟着较大的侍女亦步亦趋,站队强者。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陈伯宗坐在辇上,身上围着一件类似毯子的衣物,竟与侍女们身上穿的衣服花纹相同。

    看样子,没有周围人的扶持,他是做不了皇帝的。

    这围着的衣物,散发着浓浓的傀儡味道。

    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他著作的《南史》中评价陈伯宗:

    帝性仁弱,无人君之器。”

    皇帝个性仁慈软弱,没有做君王的能力啊!

    陈叔宝

    如果说上文介绍的傀儡皇帝陈伯宗是个有心无力的庸才,那么,这位陈叔宝就是个十足的败家子了。

    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的嫡长子。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完全不顾内忧外患。

    陈叔宝在位七年,就干净利索地丢了国家,做了隋军的俘虏。

    画像中,这位亡国之君被描画的身材矮小,缩脖端肩,右手捂嘴。一副畏缩之相,全无帝王的威武大气。

    与前三位陈朝皇帝不同,他由坐像改为了立像,也没了坐辇和如意,看样子是已经丢失了皇位。

    陈叔宝的侍者只有一个,还在为他托着衣服后摆。

    江山不在,自己做了俘虏,已然孤家寡人,仍不忘帝王的排场,奢侈享受。

    一个只知享乐,自己作死的皇帝,他的亡国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局。

    周武帝宇文邕

    这位是周武帝宇文邕,他的画像倒是足够高大威猛,可面目表情却显得极为粗野,很像是帝王中的反面典型。

    其实,宇文邕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他19岁时,被掌控朝政的权臣宇文护推举为傀儡皇帝。

    宇文邕经过12年的苦心谋划,终于诛杀宇文护,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王权。

    大权在握之后,他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扩大了军事力量,灭亡了北齐。

    此外,宇文邕还整顿吏治、发展民力。

    在他的治理下,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稳,国势强盛。

    宇文邕性格沉稳、果决、有智谋,是北周最有作为的皇帝。

    但在这幅画像中,宇文邕却给人不同的印象。

    他满脸胡须,表明了他北方少数民族的外形特点,但同时也给人野蛮粗鲁,没有文化与涵养的感觉。

    他双眼圆睁,直瞪着前方,一看就是头脑简单,性格粗暴的人。

    眼尾画着深深的皱纹,眼袋、抬头纹、法令纹都很深。

    其实他直到死时才36岁,怎么会衰老成这个样子呢!应该是一种刻意的表现,显得更老谋深算吧。

    再看他左边的侍者,趾高气昂,一脸的不屑,一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架势。

    右侧的侍者则低眉顺目,拘谨小心。

    也许,一个粗野暴躁的君王身边,就会围绕着这两种人吧。

    一位在历史上评价不错的君王,被画得如此丑陋粗俗,个中原委,众说纷纭。

    另外,因为这位周武帝宇文邕正是阎立本的外祖父,有人据此认为这幅画并非阎立本所作,毕竟谁会如此丑化自己的长辈呢。

    杨坚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三省六部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得国力得以增强;在军事上统一了南北,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分裂状态。

    但他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功臣,废太子,为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画像中的杨坚身体略微回收,显示出了他长期隐忍内敛的一面。怀中的器物如同王权,被他牢牢把握。

    杨坚的眼睛审视着对面,眼神里透露着诡诈,可见他个性中的多疑和心机。

    两位侍臣也同样有着怀疑的眼神,对周围的人表现出了不信任。

    一位君主应该具有高度的警惕性,但是过于多疑,往往也为治国用人带来巨大的隐患。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继位之后穷奢极欲,拒纳忠言,劳民伤财;建洛阳,修运河,修长城;对外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最终把隋朝推上了死路。

    画像中,杨广双手抱在身前,似乎在拒绝周围的一切意见;他的表情不悦,显示出他固执己见的个性;眼睛呆呆地凝视前方,可见内在没有什么才智。

    一个才能平庸却执意要去成就伟业的君主也许就是一个样子吧。

    看看身边看着他的两个侍者,表情何等忧愁而又无奈。

    身为皇帝,没有人搀扶着他,也没人为他托着衣服后摆,好像大家都要随时抽身离开。

    这就是所谓的“众叛亲离”吧。

    在这13位帝王的画像中,我们从他们的姿态、表情、眼神中看到不同的个性,从中得到启发。

    那些作为陪衬的侍者,同样用他们的表情动作,衬托了皇帝们的性格,臣下们的感受和反应。

    张彦远说过,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

    这幅《历代帝王图》的绘制,正是要对历代帝王做一个警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代帝王图》的绘画语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mx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