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寫給陪我在德國度過春夏秋冬的胃和味蕾。
我在冬末三月份去到慕尼黑,下午兩點到的學生公寓。入住宿舍後,為填飽肚子的第一頓是一杯雞蛋羹和一瓶高脂牛奶,因為害怕初來乍到水土不服,而雞蛋羹有記憶中的味道,卻沒有加鹽。那時候除去沒有兌換的一千美金,全身上下只有四百二十歐,剛開始還不知道如果不去兌換歐元,不從銀聯卡里跨行跨境取錢,這四百多塊錢需要應付接下來一個月的生活開銷,但還是要謹慎花錢。身在國外,一時沒有依靠,是會自覺未雨綢繆的,更何況是在慕尼黑。沒有買鹽,那是我覺得鹽有點貴,大概一兩歐一小袋,兩百克。在Edeka的貨架前猶豫許久還是沒有立即買一包鹽,這种生活必需品。現在怎麼想怎麼淒涼,而且沒有必要捨不得花那點錢。
那是我第一次逛德國超市,還不知道人家八點就準時關門,但天黑得很快,六點多我就挑了一盒六個裝雞蛋一瓶1L牛奶和一包紙巾結賬走了。
自那以後,慢慢的,買東西前心裡就悄悄換算,這個多少人民幣,那個怎麼就這麼貴。當然也有開心的時候,每次買牛奶都覺得價格真心討人喜歡。
秋天瑟瑟涼風乍起時我離開了慕尼黑。走之前,我吃的是白米粥,可想當時並不留戀德國的飲食,不過還是有一樣東西很遺憾沒能吃上,那就是土耳其肉夾饃。
直到在機場安檢前我還對冷姐說,有個Doenner吃了上路就好了。冷姐笑我沒出息,回了國,什麼不好吃啊。
我在德國沒有吃到什麼好東西,但離開之後,我想念那些感動味蕾的粗糙。
如果還有重頭再來,我會買大一點的行李箱。可是一個人出去,誰能幫忙呢,26寸的行李箱對我來說已經不算小了。
隨箱帶到慕尼黑的食材不多,只有香菇,紫菜,靈芝茶和一盒阿胶糕,另外還有一個北鼎養生壺。像什麼老乾媽辣椒醬,重慶老火鍋底料,完全沒有覺悟要帶上,後來只能從亞超里買,得到的是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慨,以及內心一句:真尼瑪貴啊,窮學生享受不起。
統共來說,我最常吃自己做的中餐,簡單的有煮泡麵,複雜的也能吃上新疆手抓飯,另外下過幾次館子,偶爾嘗嘗路邊攤,其餘經常光顧超市麵包自助貨架和冷藏著蛋糕甜點的冰櫃。
對我而言,時間是口欲的最大勁敵,我可以為了一頓餃子或者壽司花費半天,也可以嫌麻煩將就一碗十分鐘的蕎麥麵。喝過凌晨的皮蛋粥,也吃過午夜的小火鍋,餓過兩天一頓茶,也一日三餐外加早茶宵夜和下午茶。
時間的其次就是金錢。如果我捨得花錢,我應該不會選擇去慕尼黑大學的食堂嘗烤豬肘,而是坐在英國花園的佛塔前聽著交響樂,曬著陽光享受一份豬肘加啤酒,再來一條檸檬秋刀魚。後來我發現,有些嘗試不是因為不能夠,而是自己在意願上首先敗了陣。
生活其實很有意思,陌生的環境使你在縱向上成長,嘗試新事物卻使自己于橫向中豐盈。
所以入鄉隨俗,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麵包和酸奶,不要委屈自己的胃和味蕾。
(待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