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去麻烦别人,这样会很没有礼貌!
上学以后老师教育我们,不懂的自己先思考不要动不动就问人,否则到考试就麻烦了!
工作后老板告诉我们,问题要学会自己解决,花钱是请你来解决问题的!
于是,即便我们不会,也不敢问。
因为,觉得没有礼貌,觉得自己很low,觉得会因此失去价值。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问题,我们念了很久的书考了太多的试,即使放下书本,一辈子的处事模式仍旧没有变:凡事靠自己,半点不求人!
不麻烦别人,很酷啊,至少不欠人情,不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
但现实是,如果你不懂得或不愿意求助,仅靠自己的力量,怎么走得远呢?
乔布斯曾说过,在我求助于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没有一个不帮我的。
在乔布斯12岁的时候他想做一个频率计算器,但因为零件太贵,家里负担不起那么贵的“兴趣”,所以乔布斯想了一个办法,打电话给一个叫William Hewlett的人,他当时是惠普的CEO。
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正是William Hewlett本人,乔布斯说:“你好,我叫乔布斯,今年12岁,是个中学生,我想做一个频率计算器,我就想问问你,有没有多余的器件可以给我用。”
听完这段话,William Hewlett笑了,可是让乔布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惠普CEO不仅慷慨地给了他频率计算器的器件,还在那年夏天让他到惠普的计算器组装流水线工作。
乔布斯从小就懂得求助。并不是说懂得求助的人就一定会多么的成功,但善于求助的人一定是有强大目标和自信心的人。
有时候,我们难免会想,我们不会的那就去找会的人,经过他人的指点总好过自己漫无目的的摸索,为什么,想到这里,我们却没有向别人请教呢。
为什么你有口难开?这里有几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把自己当成“执行者”
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但又不是单独执行,需要和其他人紧密配合。
例如一个团队的协作,我们是最终的执行者,中间需要其他同事的帮忙,那么在工作的分配上,我们是主导的关系,对方则是协作的关系。
虽然协作的工作不是主体,但没有就没办法进行下去,恰巧在这个地方掉链子了,我们要怎么办,是等还是去问。
很显然,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等,我们不是再做考题,不会的就空在那里等老师来给我们解答。我们不能绕过去也不能停下来等待,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对方协商配合我们的工作或者向上级申请调整对方的工作计划。
遇到问题,我们不一定就是唯一的执行者,所以说不要一味的当自己是“执行者”。
误区二:把求助当欠债,迟早要还的
武志红在《巨婴国》里曾说:“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有这种麻烦哲学的人,难以发出对关系的渴望,所以势必会退回孤独中。”
很多人不愿意求助,就是觉得人情债太重,一旦有这种想法,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自己解决,什么都不求人。这样一来,人情是没有了,但办事效率也就下来了。
我们要想着,求助不是欠债,而是建立信任的方式。
我愿意向你求助,是因为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我愿意接受你的求助,是因为你值得我的帮助,仅此而已。
误区三:没有偶像的命,得了偶像的病
让他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很酷,很厉害,偶像嘛,就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
水桶定律说过每个人都是有长短板的,总有自己擅长的和短缺的。任正非也说过,要学会拉长自己的长板组合他人的长板,才能围成一个更大更深的桶。
偶像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知道自己不知道,并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才是真正的能力,越是对自己不够有信心,才越不敢求助。
误区四:脆弱的玻璃心,经不起拒绝
“如果我向对方请教,他拒绝了我怎么办?”
“如果他觉得我问的问题很白痴会不会很丢脸?”
很多人是还没问就想到了对方拒绝自己的样子,自然就不敢往下问了。你只要选择去问,会拒绝你的绝对是少数,即便如此那又怎样。
你向对方请教,对方没有解答你的问题,是他的问题,并不是你的问题,更何况拒绝一个人的问答也是需要理由和勇气的,起码别人也需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果他拒绝了你,他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是内疚。
所以说拒绝不一定是自己的错,倾向于从外部归因,认为被拒绝这件事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而内向归因的人,更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因为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丢脸伤自尊。
从这四点出发,看看是否能找到你不喜欢“麻烦”别人的原因,然后学会改变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