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份,带着一颗年轻气盛外加傲娇的心,离开混了6年的外企职场去了中资,一个地地道道的浙江民企。给自己找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要接地气”,其实内心里更多是被民企慷慨的职位和薪水给蛊惑。年轻嘛,有的是敢拼的勇气,缺的是安家立业的本钱。
那一年夏天,某个周六办完自己的婚礼,周日送走宾客和父母,拖着两个行李包就上了去浙江那个小城的火车,因为组织要求“适应企业文化,先去总部一段时间”。一段时间,是6个月左右,至于“”左右“”多少,没说。这是很久以后才学明白的,这句话的关键词不是“6个月”,而是“左右”。
在那个小城,在那个总部,在那个临时租的小屋,有很多的不适应。
不适应那个看起来还不如县城的城市,最有人气的商业区是夜市,遍地私家豪车横行,却找不到像样的咖啡馆、书店,甚至是一个下班后可以坐坐的地方;
不适应那个由城市信用社改制的总部,各种开会以家长里短做开头,“大佬们”的发言以“毛主席说过”做总结,同事间的工作沟通用QQ邮箱;
不适应那个临时租的小屋,断水断电是家常便饭,谁谁谁的屋子昨晚被偷了是饭后谈资,早上起来看到楼梯上还有昨晚醉汉留下的各种痕迹。
最不适应的是没完没了的参加各种年度、季度、月度、周的例行会议,和各种学习培训夜,占满了各个周末、节假日,甚至是每天下班后的那一点点时间。听起来是不是很积极上进?如果各种会议和培训是真的有效和有料的情况下,如果那时候我不是新婚后每个周末都想回上海的话,我想应该是的。那时候内心经常吐槽“如果有一天我离职,肯定主要原因是这些培训。”世间事就是这么神奇,没想到后来的离职还真是因为培训。
所有的不适应,也只能硬着头皮去适应。并不是没有回头路可走,反反复复好多次,也想过卷铺盖走人,总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只是……憋着一口气,就算有一天离开,也是我适应了,我选择离开你了。而不是,自己被你吓跑了、气走了。
在那个小城的日子里,最开心的一个周末,是去摘桔子。那个浙江小城周边的县城,盛产蜜桔,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漫山遍野的黄澄澄的桔子山,那是同事C的家乡。C是和我一样有外资背景,之后也和我一起回去上海组团队的姑娘,C去的比我早,因为是家乡的关系,适应的也比我好。在那个小城的半年里,C更像是我的依靠。那一次的团建,留有一张整个部门的合照,在桔子山上,大家带着各自的家属,笑眯眯的看着镜头。离开那个浙江小城后,回望那段日子,我真正内心试着去融入那里的时候,就是那一个下午了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16637/faa3bb872dc1e9b1.jpg)
在小城工作生活了6个月之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终于回到了上海,兑现了之前承诺的职位和薪水。虽然在接下来的4年里,还是有很多的挫折和不适,但有了那6个月垫底,总归觉得好过的多了。C也在我回上海后的一个月,被调回了上海,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是我最值得依赖的左膀右臂。只是,因为职场层级和性格的关系,始终也没有成为很亲密的朋友关系。四年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那家民企,C接替了我的位置。
从那次团建之后,每年我都会收到C从老家带来的或快递来的桔子,一直到现在。
又是一年桔子时,其实,真的很想和C说一句抱歉的。因为我的“不适应”,那几年,过的还是挺拧巴的。直到经历过了,直到回头去看,才知道经历过的一切,对自己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那时候,我们的团队,其实本该可以再快乐一点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16637/9f09ff7a5cbc744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