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 项目回忆——社群研究

2. 项目回忆——社群研究

作者: 温暖愉悦的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11:25 被阅读0次

    继续回忆2016年的这个项目,这里分享更多项目的社群打法。不过越回首,越觉得当初这个项目能成功,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充分结合才行。需要市场趋势和需求本身在那里,同时因为有平台创始人强媒体属性带来的流量和忠实粉丝,还有JC是个很优秀的组织者和聚合点,他在我加入之前把90%团队人手都找好了,并且多年的平台内部的人脉积累把内部沟通也打通了,才有了这次我突然到任带来的项目成功。

    我曾有段时间挺骄傲的,觉得没有人能超越我这个项目的成绩。其实我只不过在团队里面扮演的角色当时比较主导,经过那么多年销售战役的训练和经验比较能把握客户需求和资源的缝合,和团队一起创造了一次“人和”的战役出来而已。没有趋势、没有需求、没有平台、没有适合的人手,没有这些前提下,我什么都干不了,我顶多就是个久经沙场的销售经理罢了:)

    好了,继续回忆和梳理当时的这个项目:

    上一篇讲到出于各种机缘和兴趣,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在线教育研发与运营管理的职位。面试后1-2周就要我到岗了,JC和我谈目前情况时,我才知道公司给我们定的销售任务挺重的,另外时间也紧,我到岗已经是3月底了,一年的任务无可能上半年也就是6月还不能有个头绪,那么也就是营收必须开始发生在7月前了,再倒推一下,那么推广就必须在5月就要发生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要把产品从0到1搞定上线了!但现在具体产品规划都未有,市场分析也未有,人员配置安排也未完整!!那么工作就是要进入高速运转节奏啦?看来来边休息,边学习中医的想法短期是无望了,但终究是个难得的新媒体社群营销项目,可以把我过去学到的营销玩法都试着玩,全力以赴吧!项目孵化开始,一切按week倒数起来。

    Week 1:竞品、社群资源与入口研究

    好,开干,我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首先就要研究市场和排兵布阵了。话说JC除了找到了我,还给我一个很不错的团队,我经常戏称即使我在500强的外企都不一定带到这么好的人。一个有一类本科教育学和心理学硕士学位的石头同学,一个其实有项目管理潜质执行力很强的小Yan同学,一个很熟悉新媒体小工具的小XIN同学,做客服的小MAY同学,后来还帮我找了一个教育学硕士的小HUI同学。5个人的下属团队,有2个是教育学硕士,很高配了!

    JC在我还未来前已经让小Yan同学去做了一个目前中医在线课程的竞争情况摸查,我们一起看了一下,目前有做得好的“中医萝卜会”,也有一个“DG中医学堂”。我自己就买过DG的课程,课程的老师都很不错,但是运营稍微粗纺,都是直接看视频,无任何互动,学员买的时候很兴奋,但是学了2、3堂后就没有动力继续学习了。我觉得最大原因是缺乏和授课老师,以及同学的互动,教学是需要“相长”的,没有这种学习氛围的沟通和促进,那只是一个观看视频的动作而已。目前Z公司已经运营的网络课有很强的互动优势,所以DG的这种模式和竞争对手我们可以先忽略了。

    我让大家先抛开一般竞争对手,从目前已经开始兴起的整个社群运营的思路来思考,而不是单卖课程来思考。于是安排了小Yan和小Xin两位同学在2周左右时间充分研究目前优秀的社群运营模式,包括课程对接,线上对接线下等多种混合模式。我分享了我好喜欢的几个优秀社群给大家,包括一年左右时间就崛起到20万粉丝的行动派、潇洒姐主导的趁早社群、新东方CTO出来的小夏说英语友邻社群,当然还有开创中国社群模式的鼻祖李善友创立的”颠覆式研习社”。

    我一直有留意这几个社群,行动派在全国各地的分支组织(她们叫”伙伴圈“)做得很好,线下活动很频繁,而且基本上都是志愿者积极组织,甚至我去过行动派的大型宣讲会都是由当地分会志愿者一力承担,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打造得相当好!

    友邻的打开做得很好,首先由小夏老师在“喜马拉雅”平台拉开免费晨读的序幕,然后开展“打卡”群,鼓励学员在微博做21天打卡晒单,粉丝扩散得很快。而“趁早”呢,2016年初就和MOOC果壳学员合作建立了“百日学习计划”,由成员各自发起各自的学习计划(有健身的、成为设计师的、每天学英语的、每天读书的、每天做早餐的等等多不胜数),这些都可以上传到MOOC的app或者社区进行晒单。颠覆式研习社呢?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它如何用微信公众号的小工具实现所有线上、线下课程报名,数据管理和课程管理的,而且这些还要基本无缝对接!

    第二件要赶快整合的就是流量和入口管理了。当时Z公司有多个公众号入口,都有固定流量,当然最大流量的有20多万粉丝。但是在线课程产品本身在此之前是没有固定入口的,虽然基本固定在sz本地的一个公众号入口,但是不固化经营,sz的这个公众号还有线下课日常推广等。如果不强调在线学院的这个品牌和课程入口,学员是不知道哪里找到我们课程的,更谈不上品牌了!所以,我安排小xin把当地的微博+微信的入口作为我们主控,平时发布的主题不要再太散乱地放内容了,要固化为经营我们在线课程的品牌和课程内容为核心。

    小xin是个对营销敏感度很高的90后孩子,他马上说其实我们还有“荔枝”(那时候已经有400多万的累计收听了)和“喜马拉雅”(也有上百万收听沉淀了)两个大的隐形入口,因为平时没有专门经营,只是把音频放在那里,只要我们用起来,有这么高的一个基数,还是能转化起来的!

    我们团队还讨论到“群运营”,微信群作为一个粘度比较高的场景,如果主导者有很好的影响力和互动情况下,营销变得很简单也一点也不生硬,但是我们有很多现有的课程学习群,上完课后群的活跃度已经很低了,但是关掉在目前客户管理系统还不完善情况下,有点可惜,但是如果人手不够管理那么多群,客户又会感觉服务像消失了一样,这个问题我给出的建议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公司尽快完善CRM系统,把客户管理和推广分组,该推送的信息有针对性的根据客户特性和需求来推送。这样,这些上百个各种学习群,就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关掉,班主任既不用分心去管理这些不再活跃的用户群,客户也不会在很偶然需要服务时找工作人员找不到而觉得服务不周了。只要归总到一个统一的客服入口管理,这些散乱低效的问题马上就会得到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 项目回忆——社群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st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