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普 | 对你产生影响的究竟是手机,还是手机的附属功能?

科普 | 对你产生影响的究竟是手机,还是手机的附属功能?

作者: 趣读书吧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1:07 被阅读0次

据韩国媒体消息,韩国通过未成年人防沉迷法案,禁止未成年人登录主机游戏商店。其中包括PSN、Xbox Live和韩国还没正式上线的任天堂Switch Online。这三家网络服务只允许成年人使用,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据俄罗斯塔斯社4月15日报道,英国出台的网络新规规定,英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将不能在脸书及Instagram上给喜欢的帖子点赞。

据悉,《泰晤士报》当地时间4月15日载文称,此举意在保护青少年免遭社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报道称,包含16项主条款的网络安全新规针对的是在英国境内运营的本国及境外IT企业。它们的负责人理当采取限制性措施,减少未成年人使用各类网络应用的时长。

“移动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在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巨大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促使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呈现出多元化、易变性和复杂性的趋势与特点。

如何引导青少年摆脱移动互联网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青少年网络时代社会化的优质土壤,成为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图片源于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不可能离开互联网,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信息准入标准缺乏统一性等问题的存在,使青少年对信息价值判断导向更加难以控制,网络的虚拟化也极易淡化青少年的集体主义道德伦理规范,容易助长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

“研究局限”

在一项针对中国手机用户使用态度的调查中,Tian、Shi和Yang(2009)发现,青年群体普遍存在对手机使用的依赖感。

然而,现有关于“手机依赖”或“手机成瘾”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即大多数研究没能区分究竟是手机本身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还是手机的附属功能,尤其是手机网络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对问题界定的模糊性可能导致对手机使用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出现变量混淆问题。

我们倾向于将其看作“移动网络过度使用”,主要强调个体对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网络的非理性或不当使用及其带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症状。

国内外专门针对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手机依赖”、“手机成瘾”、“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等,这些研究中虽然没有直接对移动网络进行研究,但或多或少都涉及了移动网络的内容。

从现有研究的问题来看:一是从个体的角度探究哪些心理或行为变量可能使个体沉溺于对移动网络的使用,如人格特质、孤独感、社交焦虑、羞怯等个人因素对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研究;二是从移动网络角度分析可能造成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原因,如,移动网络本身特性对移动网络过度使用产生的影响研究,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对移动网络过度使用产生的影响研究(姜永志,白晓丽,2014)。

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为个体在网络时代的行为依赖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移动媒介,单纯对手机使用或互联网使用的研究,已经不能解释日益增多的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这急需我们有效揭示移动网络怎样通过人的心理因素对行为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并不能像手机依赖或网络成瘾那样轻易得到解释。

因此,移动网络使用问题研究必须将个体因素(心理因素)与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二者放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并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揭示,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把握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移动社交网络”

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诸多服务中,移动社交网络App(如微信)是广受青少年群体青睐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基于内容分享的手机移动社交网络,比如手机客户端上的微博、豆瓣等;第二类为基于社交关系的移动社交网络,如人人网、微信、微博等。

相较于传统网络社交媒体,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除了兼具手机的移动特性和互联网的特性外,它的可定位性,使个体的交友模式从熟人圈子转向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交友,扩大了社交范围。

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极大满足了青少年的各种社交需求,但也使一部分青少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网络社交的经营,沉溺于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之中而难以自拔,形成病理性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图片源于网络                

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来看,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一是心理学视角,试图揭示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个体人格特质、现实社交能力、人际关系、人际信任、孤独感、自尊心等心理变量的关系,进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社会学的视角,试图揭示影响个体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社会因素,以及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会给个体和群体带来哪些行为改变,进而提高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效应;

三是传播学视角,试图揭示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中信息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而促进个体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现有研究从这三个视角均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限于各自学科壁垒,在这一问题上没有进行交叉的多学科研究,也没能使这一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入探讨。

图片源于网络

尽管国内外研究并没有直接提及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但事实上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对青少年社会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影响,其实就是社会化过程。

这个社会化过程比前网络时代更加复杂,线上社交的虚拟特性与青少年不成熟的心理特性交织在一起,极易导致青少年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发生扭曲。

“青少年与移动社交网络”

本书是作者在近5年来青少年智能手机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问题研究系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修改而完成的学术专著。

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手机依赖或手机成瘾,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相关App应用的开发,智能手机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本书在对以往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探究了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评估、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心理倾向,以及青少年人格特质、情绪、社会交往与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基于研究提出了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社会化教育与引导对策。

本书选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关注了新媒体时代青少年“低头族”、“触屏控”这类群体,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及移动社交网络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致力于揭示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促进新媒体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

《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

主译:姜永志

内容简介:

本书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这些研究仅是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个人观点,难免有不够成熟之处,还需与学界同人商榷;其次,本书涵盖的内容仅是移动社交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中的很小一部分,限于笔者个人能力,考虑到网络心理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等因素,本书在内容上也并不能对所有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探讨。尽管本书在各个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还是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促进我国网络心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推动更多青年学者投身到网络心理学研究中来。

作者简介:

姜永志,男,1984年12月出生,博士,在站博士后。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近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含通讯作者),在CSSCI/CSCD/北核等专业专业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观点摘编、2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登,多篇被“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央视媒体报道。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内蒙古民族大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与获得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1项(第二)、二等奖(第四)1项;2016年获得内蒙古民族大学“青年科技创新标兵”,2013年、2015年和2017年被聘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学者”。

END

相关文章

  • 科普 | 对你产生影响的究竟是手机,还是手机的附属功能?

    “ 据韩国媒体消息,韩国通过未成年人防沉迷法案,禁止未成年人登录主机游戏商店。其中包括PSN、Xbox Live和...

  • 人究竟是手机的主人还是手机的奴隶啊?

  • 手机的功能

    和儿子隔着房间问话喉咙都叫疼了,急中生智,拨了个手机过去,一切轻松解决[呲牙]

  • 手机的功能

    现在手机的功能热来热多,什么K歌,抖音,扫一扫,摇一摇,看一看,视频号,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手机做不到的...

  • 手机,还是手机!

    手机,还是手机! ——教学随笔 手机作为便利信息沟通工具,已经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恐怕我们成年现在没有手机的几...

  • 手机丢失回顾

    昨天回顾了一天关于女儿丢了手机之后我的反应究竟是对还是错 一、感赏孩子丢手机后能主动告诉我不要给...

  • 思绪存储器

    手机的这个功能还是很好的 随时随地脑袋里有想法可以掏出手机 说出你的想法 手机不仅帮你记录了语音 然后把你的语音迅...

  • 用华为手机拍照,不开启这4个设置,那和老年机有什么区别?

    用华为手机的小伙伴都知道,华为手机中的相机功能,是华为手机的主要亮点功能。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用华为手机的小伙伴...

  • 华为手机5个容易被忽视的功能,关键时刻大有作用

    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喜欢用华为手机,主要还是因为华为手机的功能比较多,但是有那么多好用的功能,肯定还是有些人连华为手机...

  • 透视功能的手机

    其实想发过程图来着,结果发现被我删光了,所以只能简单说一下原理了。需要两个手机,一个先拍出底部手或其它物体的照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普 | 对你产生影响的究竟是手机,还是手机的附属功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cr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