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韦海生
以前别人问起我的兴趣爱好时,我一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而对方一般惊讶又不失礼貌地夸两句:「读书好啊,高雅!」我虽不觉得对方说的是假话,但还是隐隐感到不安,因为在我看来读书不难,却并非一件高雅之事,还充满了艰辛。
可能大部分人眼中的读书人,应该像何帆在《猜测和偏见》里提到的那样:「在午后暖洋洋的阳光里翻看一本新书,旁边还有一杯香茶……」这只是一个业余读书人才有的理想状态,做一个职业读书人全非如此。
一个以求知为目的的读书人,应该坚信「艰辛的阅读和痛苦是思索,是知识成长为智慧最肥沃的土壤。」或者像煤矿里作业的矿工,挖不出煤就不能出井一样,职业读书人在读书时一定逼迫自己去思考,写卡片,写读书笔记,写书评,写书,其中的艰辛虽不能和矿工相比,但绝不是小资的读书状态,它更是一种脑力活和体力活。
不过对于像我一样没有什么娱乐消遣,有空就看书的人来说,读书不难,拿起书来认真读就行。至于真把读书当成一种志业,就必须下苦功夫了。比如我正在做的以下三件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一、听 1000 本书
听书虽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一些付费平台上质量参差不齐的听书节目,但我还是给自己定下了一年听完 1000 本书的计划,一来是听一听自己读过的书,别人是怎么读的,二来是为了了解更多好书(至少平台筛选了一次)。
可我不只是随便听听,而是认真写听书卡片。具体做法是前一晚边听边看文稿,眼到耳到。为了增加提取难度,我在第二天早上才写读书卡片,努力回忆起听书的大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写满一张 B6 大卡片。如此一来,我今后选书或列书单时,就知道哪些书与哪个主题相关。
二、主题阅读 100 本书
今年以读书方法类书籍为主,我计划读完 100 本,其中 20 本是电子书。其实要了解一定的读书方法,没有必要读这么多书,认认真真读完 20 本足矣。不过我还是想把 100 本书读完,并在阅读过程中实践一个个读书方法。
这 100 本书,我主要按照** 10-20-70** 的原则阅读,即选出最经典的 10 本书,通读一遍之后重读写读书笔记,尽量把这 10 本书的知识榨干变成自己的东西。
接着选出值得花时间精读一遍的 20 本,写读后感,剩下的 70 本就快速阅读,观其大略。当别人问我哪本书如何阅读时,我就能给出有帮助的建议,至少别人说到如何读书时,我敢说:「这个我懂。」
三、收集 1000 份书单
我从多渠道收集了 1000 份书单。当然,这些书单基本上从网络上收集来的,大部分都是胡乱拼凑的,我只能一一删减并补充完善,保存在语雀私密文档里,经过二次修订之后再陆续发布到公众号上。
实际上发布出来的也只是适合大多数人的书单,比小红书上罗列的书单靠谱一些,却不一定适合少数人。当有人找我开书单,我自然不能把这些书单发给对方了事,而是多问两三个问题才好列出适合对方的书单。
除此之外,我还需要大量输出,主要是写文章。我希望自己今后写出来的文章,对别人而言是一种生产,而不是消费。即当别人看我的文章之后有一定感触,或者开始行动起来,而不是只想看看我写了什么来打发时间,那不是我写作的目的。
若有时间把自己懂的东西写出来,让别人受益,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损失,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成长。一旦我发现写出来的文章词不达意或者对人对已没有用处,我就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不过我不希望仅仅把读书当成一种消遣,或者不那么消极的爱好,而是努力变成一个职业读书人。实际上这个「职业」是不必确定边界的,我只想表明这样一个态度:「我读书不是为了好玩,我可以读得很专业,还能教人如何读书……」
总之,我愿意投入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去做,甚至将来还有全职的可能。因为我发现自己除了热爱读书之外,没有其他的爱好,至少没有其他娱乐时我还能坐得住,可如果没有书读而浪费大好光阴,我就觉得生活变得无趣起来。
当然,我也不是为了不让生活无趣而读书,那跟不少人口口声声说热爱音乐却只是喜欢听歌一样,纯粹是一种消遣。用我之前写在微博上的话说:「这种爱好只是消费型爱好,就是你去做了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有益的改变,不去做也不会有所损失。」
我做一个读书人,应当从消费型爱好向生产型爱好转变,让读书变成一种生产力,值得全力以赴去做好它,何况我发现除了工作之外,读书是一件值得 ALL IN 的事情。
而我在读书上的 ALL IN,就是全部压缩一切娱乐活动的时间,尽量少看或不看电视剧,不读消费型的网文,不看短视频,努力在一年之内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读书人。即使不易,也要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