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一课经济学》
【阅读内容】第六章:政府信贷扭曲生产;第七章:诅咒机器
【阅读主题】
1.政府信贷扭曲生产。机器带来的实际功效是促进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经济福利。
理论:政府扶持的形式通常表现为政府直接贷款,以及政府担保的民间贷款等。政府信贷往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同样适用于政府补贴。
(1)给农民贷款,短视行为,政府的冒险意愿更强。
(2)私人提供贷款与政府提供贷款这二者有根本的不同。a.每个私营放贷者都是在用自己的资金承担风险,而政府信贷则是使用纳税人的钱;b.私营放贷者是经过严酷的市场筛选胜出的。
(3)政府贷款的一种后果:浪费资本和削弱生产。政府信贷更可能把资本交给能力比较差,或者比较不可靠的人,而非应该获得的人。交到B手中的东西,就不可能再交给A。
结论:1.就整体而言,按政府标准选定的信贷对象,风险显然高于按私营放贷标准选定的信贷对象,把钱贷给他们损失会更大。他们的失败率要高得多,效率更低,浪费的资源也更多。可是,获得政府贷款的他们将买到农场和拖拉机,本来有望获得私人贷款的人却反而得不到。B有了农场,A却被剥夺了拥有农场的机会。由于政府信贷导致利率上升,农场的价格也随之上涨,邻近地区也没有其他农场可买,A可能就这样遭到排挤。总之,政府信贷所造成的净效果是减少而不是增加了社会所能创造的财富,因为可用的实体资本(由实际的农场、拖拉机等构成)没有交给效率更高的、值得信赖的人,而是落到了低效率的借款人手里。2.私人贷款比政府贷款更能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和资本,政府贷款与私人贷款相比会浪费更多的资源和资本。总之,与私人贷款比较来看,政府贷款会削弱生产,而不是增进生产。3.政府的资金都来自税收。即便是备受推崇的“政府信用贷款”也是通过税收偿还贷款为前提。当政府向企业提供贷款或补贴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对经营成功的私人企业征税,然后拿钱去扶持经营不善的私人企业。
总之,主张政府对民间的个人或项目放贷的提案,往往都只看到B而忘记了A。它只看到从中获得资本的人,而忽视了那些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资本的人;它只看得到有政府贷款注入的项目,而忽视了无法获得资本的其他项目;它只看到某个群体的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群体的损失,以及整个社会的净损失。
2.诅咒机器。
理论:机器会带来失业。“自动化”是失业的主要原因。他们谈到自动化,好像那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其实那只是持续的科技进步和省力设备不断改进后的新名称而已。
在其他许多领域,也都存在这种凭空“制造工作机会”的做法。
结论:正因为资本家有了超额利润,相应的社会利益才得以体现。资本家只有三种途径用掉超额利润,并且有可能在三个方面都分配一些资金:(1)用超额利润扩大生产,购置更多的机器,生产更多的大衣;(2)将超额利润投资到其他行业;(3)将超额利润花掉,增加个人消费。无论他把利润用于哪个方面,都会增加就业机会。
总之,整体而言,机器、技术进步、自动化、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并不会使人失去工作。
【原文金句】
1.政府真正借出的不是钱,而是实体资本,钱不过是交易的媒介。
2.信用是人已经拥有的东西。一个人有信用,或许是因为他拥有资产的现金价值大于他想取得的贷款,或许是因为良好的个人品行和履历让他获得了信用。一个人本身具备信用,银行家才愿意借钱给他。银行家绝不会随随便便地借钱给别人,他需要得到偿还的保证。银行家只是把借款人的资产或信用从流动性较低的形式转换成流动性较高的形式而已。
3.从长期来看,政府信贷并没有提高国家整体的生产,却鼓励了不当投资。
4.作家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说过一句话: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覆辙。
5.我们每个人在处理个人事务时,总希望省心省力做完该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想少花力气多办事。
6.采用省力机械带来的第一个效果很有可能是增加社会整体就业。
7.充分就业——非常充分的就业,长时间工作、身心疲惫、累死累活的就业状态——正是工业发展最迟缓的国家的特色。
【今日读书感悟和收获】
1.人类总是在害怕进步中不断进步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人类的祖先是大猩猩,每一样认知的变革都带来社会巨大的惊恐。有一大堆数据表明,那些恐惧科技进步的人错的多么离谱。
2.非常认同作者的一个理论:如果说机器带来失业,那么原始社会的人类已经开始考虑失业问题了。
3.不能只关注特定群体所遭受的即时影响。例如,由于某种新机器投入使用,A失去了工作,于是人们呼吁:“关注A,不要忘记他。”但是,只看到A而忽略了刚得到制造新机器工作的B、刚得到操作新机器工作的C,以及现在只需要用过去一半的价钱就能买到大衣的D,如果他们只想到A,那么制定出的政策一定是片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