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437995/2d366e9fa0529331.jpg)
反谈“戏精”
“羽毛,你打开看看这个链接里面的小意思,嘛个想法一定告诉我哦”。绰号“老票友”的小薇妈妈发来一个微信链接。依言打开,原来是幼儿园大班微信群里家长们的发言截图。宝妈为了讨好大班教音乐的张老师,毫不顾忌其他家长和孩子的感受,一味的在群里给张老师不断的发红包,再加上其口号式的恭维,我感觉自己有点恶心想吐的感觉。给大家摘抄一两句啊,“张老师教学棒不棒?棒!棒!棒棒的!”“张老师漂亮不漂亮?漂亮!漂亮!”接下来就是连续6个面值1分的红包。再说另一个家长,这位家长可谓老当益壮,巾帼不让须眉,都78岁的年纪了,还一味陶醉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不管群里大家如何感想,有无他人回应,顾影自怜的在群里不时发表长篇大论。摘一个啊。“女人啊,在有生之年,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容颜如花?”羽毛我作为美丽女人好奇啊,所以点开看看吧。“如果一个女人到78岁还想保持美丽,怎么办?涂厚厚的脂抹厚厚的粉”。就是这些个在生活中和微信群里不断演绎妈妈谣和美女腔的妈妈和奶奶们,被作者戏称她们为“戏精”。
孩子快毕业的时候,班级准备做毕业相册,当时分工明确,我负责选择照片、联系制作方,事实上,除了收钱付款不关我事之外,其他的所有粗节细节问题全是我一个人搞定的。等毕业相册出成品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分散在不同的学校了——这让我头疼,又不得不拜托群里冬冬妈帮忙。然后,戏精家长出来了:“哎,我很想帮忙,但我明天有个会,后天还要接待领导。”好吧,每天上班和各个家长嗨聊两个小时的人不就是你吗?我心里默默嘀咕。冬冬妈让冬冬接了相册,大气、稳重、彬彬有礼的冬冬刚拿到相册打算分发的时候,戏精家长这时又出来了:“请各位在一中读书的孩子和我家崽崽联系拿相册,电话是……”在群里连发了三次——这是让别人家的孩子去做事,自己到群里抢功劳的节奏了。。。。
也许我们生活方式不同,所以表达方式有异。被人嫌弃的“戏精”,不是因为给自己加戏太多,而是她平时为人表里不一、官僚势利太过于明显才令人不满。
儿子月考前,年级群里因为外培的事开始深恶痛绝地批评课外培训的种种弊端,十几个家长都抨击这个丑陋的社会现象,甚至上升到一个很严重的攻击层面。一整天,3000多条通知提醒,我快疯了,只好关掉,耳根清净了,内心却有了很大的波澜——如果月考成绩出来,这些家长还能稳如磐石,那才真叫人敬佩!儿子就读的这所高中是本省最好的一所高中,在全国排前三,每届新生第一次月考成绩绝对惨不忍睹——果然,成绩一出,当初在群里用各种理论事实作为论据,有高度有角度没尺度的强势表达外培是“祸国殃民”的恶事的家长们再也坐不住了,到处找培训班补孩子的短板了。
实际上,很多年前就有人大声疾呼过:我们需要话语权!国家层面需要,国民需要,网络大V、公众号更需要。拿到话语权的好处自不用细言。在班级群里拿到话语权的“戏精”们为什么令人生厌呢
表达自己的观点,竭力突出自己与众不同和“高瞻远瞩”的“戏精”家长其实并没有什么错,但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说得正义凛然,实际上做着扰乱教育秩序的行为就让人觉得可笑又可耻了。
我有一个领导,每次为了组织大家开个会,都会编上很长很长一段话,告诉我们现在单位形势严峻,党委要求严格,处罚力度多大,她如何顶住压力为我们说话,希望我们按时到会,政委将拿摄影机考勤之类云云。看那一大段话,同事哂笑:就她戏多。想起她自当领导以来,每次我们提出的合理意见,比如需要24小时值班的同事节假日值班餐的问题、家里有急事需要换班的问题等等都卡着不同意,就觉得她以上发的那些长篇大论有多少水分在里面,不由得赞同同事的观点——真是戏多!
几年前,我和朋友讨论“是驴是马拿出来遛遛”和“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之类的话题。朋友说:“千里马太多了,就像大街上漂亮的女孩子,很多,但成为明星的有几个?”是啊,有几个呢?凤毛麟角罢了。朋友继续说:“所以你得好好展现自己,不然谁知道你是哪个山头卖菜的。”嗯,有理。“不要用力过度哦。”临走朋友补了一句。
用力过度就是“戏精”了吧。其实我觉得“戏精”并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每个人思想都是独特的,这才是人格魅力所在,这样才会吸引人。认识之初,从陌生到熟悉,就是从言谈举止开始来展现的。谁天生了解谁?谁天生讨厌谁?为了那些不可以退缩的理由,成为戏精又如何?让人讨厌的,不过是表里不一、市侩嘴脸、人格低下而已。
世人做戏且让他做戏,你只要做好自己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