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打算与“叛逃中小学教育界”的自己和解

我打算与“叛逃中小学教育界”的自己和解

作者: 十七有话想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02:48 被阅读0次

    2019年9月,因为学生的推送,看到了山西省太原市某知名私立学校的招聘,意料之外竞聘成功。我当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希望去“大城市”当老师的梦实现了,为此努力了十多年,考上部属师范大学,又在地级市的学校里不懈追求,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仅仅两个月就“梦碎”了。

    站在讲台之上,我一次又一次自我怀疑,每一节课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的地理课还讲的不错,至少在很多学生那里是受欢迎的,后来我发现我并没有很会讲地理课。我可能只是比较爱讲关于学习的议题。

    01梦的缘起

    我曾经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一路逆袭,从班里倒数前进到了全校前列,回想那段逆袭的历史,我找到了两个关键:动机和策略。

    我从小学开始学习几乎没有任何突出的表现,没有拿过一张奖状,倒是有几次徘徊在班里倒数,无法升学的边缘。我常常只学自己喜欢的科目,这些科目换来换去,大概好多时候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几乎没有哪个科目恒定的喜欢和擅长,除了地理。高一的时候学业到了低谷,八门课及格的不到一半,及格的也都是低空飘过。不过这一年,我在学习上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开始自觉自主的学习了,再也不依靠老师和我妈的催促。我会起早贪黑的学习是因为那个时候我找不到一个可以为学不好买单的理由。

    我的室友是年级第一,家庭贫寒,03年的时候村子里还没有通电通路,他一天进了教室除了吃饭去厕所的时间都在座位上学习,说实话他有点震撼到我。和他对比,我唯一没有的就是这份努力。其他的条件我都好他十倍,当然智力水平很难说,我是说外部条件。因为和室友的对照,我开始分秒必夺的学习。那个时代还没有“对标一流”这样的党员先进性学习,显然对标还是有效果的。

    但透过这件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本能,否则我无法解释当时候一夜之间发生的这个改变。以前我妈劝我努力学习的时候都是讲别人家孩子的故事,或者遥远的未来因为我此刻的努力会有多么美好,说实话真的无感。但此刻的“对标一流”让我看到,我其实可以和别人做的一样好,甚至更好,因为我拥有更多资源。

    这份动力来自于我看见自己拥有的,幸运的,珍贵之处,因此我不甘人后,不愿服输。那一刻我默默立下一个目标,以后我爸走在校园里的时候,我要让别人都称他为某某某的爸爸,而不在叫我,某某某的儿子。当然,不要误解,我爸不是名人,只是因为他也是教育界的,同学遍布各个县市的学校,我的学校从校领导到我的班主任,再到任课老师都是他同学。我爸读书的时候在班级是名列前茅,都说虎父无犬子,面对我的同学(恰恰正是我爸同学的子女)我也不甘人后,那时候争取这份荣耀成为一种不懈的动力。

    然而,努力过后的现实是残酷的,冰冻三尺,学业落下太多,面对结果更多是打击和深深地绝望,我在濒临退学的绝望中和我爸来了一次彻夜长谈,我爸其实只说了两点,一点要相信自己(事实上,我爸当时候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只管鼓劲);一点就是分享了学习策略——“中药柜学习法”。我当时候听完将信将疑,最重要是回到一堆课本和习题面前一筹莫展。我爸又补了一句真言:那就别管了,原来怎么学就按你的方法学。

    这句话让我卸下了压力,耐下性子开始琢磨如何学习这件事,我观察了各个科目的最优生,也复盘自己的学习,慢慢的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各科目之间的统筹安排,成绩一路飞升。

    这样的经历中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学好,只要拥有这两个关键点。

    但是,有一些隐患是藏在成绩背后的,比如当时候对于性取向的探索和不接纳,对于人际的困惑,好成绩后来成为了一个自我防御的盔甲,我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完全来自于我的学习,所以在考不好的时候,自我否定和怀疑就会阴云密布笼罩一段时日。

    然而这一个部分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反而不被看到了。父母和老师都觉得我很好。只有我知道我有些时候很不好,心情抑郁,想着自杀。

    那时候我就开始想一个高中生成长成才到底需要怎样的督导和帮助。

    02 迷失也是有意义的

    虽然经历两次高考,但是最终考上一本,211院校西南大学,总觉得圆梦了。06年的大学生还不像今天一样满大街,光宗耀祖一般,我和爸妈在租的陪读房里激动的彻夜未眠。

    这份喜悦过后不久,是一种强烈的“失重感”,那些时光我听到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个好大学,现在达成了,可是今后的人生又去向何方呢?没有人告诉我答案。

    迈进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我在这种广阔的天地间彻底迷失了。因为我开始“对标一流”,这一次我没有看见自己拥有的,我不会任何才艺,体育届资深学渣,长相平平,不善人际,我以前是靠着成绩好找到存在感的,直到我发现我的同学都是以班级倒数或者全校倒数的身份坐到了我的旁边,他们会各种才艺,唱歌唱的好就算了,打篮球也是帅到没朋友,但是因为擅长交际,朋友满天下,同时,他们似乎几天不上课,期末都可以考的和我一样好,或者很多比我好。我感觉自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走出大山来到大城市的高校,建筑是新奇的,人也是山外有山。

    面对这种落差,我能做的就是努力,专业课我永远前排,课余时间我都在探索,逼自己在公开场合讲话,组织活动,参加公益,我把自己的生活充填到最满,除了有两件事没有做,阅读和体育锻炼。对于不擅长或者不喜爱的事情我依旧还是没有做。但无论如何,每一刻我都在寻求突破,在大学我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我依然在迷失。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我身边有沉迷网游的,沦陷在韩剧的,校园四处都是拥抱接吻的,每个人活的很放松,只有我一直希望做点什么严肃认真的事情,如果排除了看书,课程,我真的不知道可以做什么。这就是大学吗?

    我那么努力原来只是到了一个,和班里倒数,学校倒数的学生为伍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看起来没有人在乎学习,在乎成绩。大家都追求不挂科。我想我当时候那么看重成绩,每节课抢前排坐大概在别人看起来都很可笑,特别是后来,还因为偏科挂科了,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这场迷失告诉我一件事,有一件事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比高考重要就是自我认同和自我探索。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有何兴趣爱好,我要成为怎样的人,甚至是我原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事情都很重要。

    自卑,孤独,不开心,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一种内心体验。没有因为高考考上211被疗愈,没有因为大学那么多第一次,和肉眼可见的突破成长蜕变而疗愈。我被自己的性取向所笼罩,我极力的把自己往回收,生怕活成最真实的自己,那是不安全的。我的成长经验中,习惯了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受长辈欢迎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失去了自我的声音。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放弃了读博的念头,几年的迷失下来,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学术”气质,整个人变得有些综艺,又是那种很无趣的综艺,更重要的是自然地理学没有学明白,研究生阶段的课题就几近烂尾。我被一连串致命的问题打败,你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课题的现实意义在哪里?讲真,我不知道。我的学习里更多还是被动接受,鲜有新发现,也没有新问题。每个科学问题都要用大量理科知识来验证解答,对于一个因为理科无可救药选择读文的人来说,现在的研究也像是一个笑话。

    放弃学术之路的我,回头看向就业的岗位,做个老师吧,顶着师范类的名头,并且选择地理这样的科目,我也没有想到第二份职业,即便想到了当时也没有敢去探索。

    03 可能是我疯了

    我曾经看向无尽的黄土,立志走出大山,然后用七年的时光回归。当我踏上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一脚踏进中学教育的门,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果我可以做点什么让现在的学生可以少些迷失,多些自我认同,那我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常常分享我对学习的理解,我在大学的体会,对人生的思考,讲多了,有时候会很怀疑自己讲的地理,有些东西连我都不相信,讲给学生真的很难。更重要的是,在高中,教学是为高考服务的,不是为人的成长服务的。少有人在乎一个原理,更多在乎这道题得分没有,真的会不会都在其次。再到后来,我教的学生很多立志读理,因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读文科基本就像钉在智商耻辱柱上一样,并且社会似乎形成一种公认,读文不好选专业,不好就业,所以地理课后来上的索然无味。

    我试图努力过,比如研究每堂课如何讲的更有趣,如何激发自主性,经常大胆尝试,各种形式的课堂在我有限的教学生涯中都尝试过,但是效果确实不理想的。诚然,我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我看到下面的学生,学习没有明确动机,也没有什么策略,他们真的就像一部学习的机器,没有任何生命力,更谈不到自我探索和自我认同。

    学生最有活力的时候就是考试完看成绩的时候,争先恐后,朝着成绩单一拥而上,过后那些成绩比较满意的大部分会飘上几日,不可一世;不好的垂头丧气,自我放弃一些时日。我最害怕的就是看到讲台下面麻木不仁、生无可恋的表情,然而这是常态,没有生气,好像走进一片坟墓,就是我很多时候走进教室开始讲课时的一种感受,越来越强烈。

    我对这种生命力匮乏的应对,就是带学生玩,在玩的时候,我才能看到他们原有的生命力被激活,他们愿意顶着烈日骄阳,四个人合作完成一道数独,我看到那些自称数学很烂,或者厌倦数学的人也饶有兴致,趴在那里不停演算,那个时刻,我总在想,我到底做了什么,中国教育到底做了什么把这些孩子变成这样了,让他们坐在教室里都形同一具具没有灵魂的僵尸。要想他们动起来,很多时候是靠九科或者六科老师的轮番怒骂,甚至到最后,连怒骂也不管用了。

    每个学校我看到都是高三的学生才自觉主动学习起来,大概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有了急迫感,看起来也像是时日无多的最后垂死挣扎。毕竟都要考大学的,今天的大学考不上个一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参加了高考。我总怀疑到底是现在教育水平提高了,还是大学好进了。

    然而对我来说致命一击的是我一直接触的学生都是号称当地最优秀的学生。后来由于工作变动,我接触到了那些底层的,他们除了无力就是绝望。

    我看到学生们用了更久的时间学习,双休没有了,一天的课加自习多达12节以上,然而学生们时而跑来哭诉,作业做不完。老师们彼此明争暗斗,争夺学生的时间,特别是在学生心中颇有威严的老师,只要扬言收作业,学生会冒死在任何一门重要无比的课堂上补这门作业。我常常愿意坐下来和学生好好谈谈ta的学习,帮助ta分析九科或者六科的现状、目标以及可能的取得进展的策略,每次我们两个都会面临深深的无奈,因为ta要率先完成老师的作业,我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没有任何立场不认同老师们的作业。

    应对考试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不得不承认是刷题,我想不出中国的那一种考试不能考刷题来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大概是刷题刷的不得法,或者量不够。高考可能是各类竞争性考试的最高水准了,出题很考究。但是我听过的“高考名师课堂”,优越感也无非来自于什么题都见过都做过,老师本身就是好题库,各种经典解法内化于心,再“灌”给学生。只是刷题的过程有一部分是老师代替完成而已。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是一个另类,以至于连我都觉得自己疯了,后来有一度,在我决心离开这个领域的时候真的“疯了”。我要求自己和学生的地理学习必须在地理课堂和自习中完成,特别高一学习九科的时候,课堂以外不许碰地理,高二高三因人而异加量加时。我用很多时间教学生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班会课一定尽量组织学生玩或者进行脑力激荡、自我探索、人生思考、死亡冥想。一天的周末我从不布置作业,寒暑假我的作业里会有实践,或者增加学生体验的内容,听起来没有一项对高考有直接的帮助。甚至到最后我退化到,老老实实讲一堂满满地理干货的课我会浑身难受。

    然而我知道这不符合不断追求高考新高的教学要求。我渐渐觉得自己作为一名高中老师越来越不合格。因为在我这里高考真的只是人生中一部分,很多东西比这一点更重要。

    我曾经在工作的学校开设树洞,接收学生的匿名信件,当我看到学生中间那些不为人知(连同生身父母、班主任都不知道)的悲惨经历的时候,当我意识到ta可能是讲台下面任何一个学生的时候,我真的没有办法做到和ta只谈成绩,甚至我都不愿意再谈成绩。因为我深信不疑,每个人都有上进的本能,之所以ta现在停滞,迷惘,沉沦都是因为在ta面前有一个我们不去看,也无力去看到的人生议题。ta的生命能量被牵绊住了,被耗散尽了,ta在做垂死一般的挣扎,然而我们看不到,尤其是那些成绩还很优异的。

    他们之中有人和我一样,选择通过好好学习来逃避这个重大的人生议题。我多么希望我可以做点什么,但很多时候我无力又无奈,有的时候我在学校的岗位上也是自身难保。所以也无力拯救任何人。

    关于成绩的压力,教学的压力我常常选择自我消化,不愿迁怒于学生,我不愿意逼迫他们学习地理。然而我长久的给予学生抱持空间的时候,我的能量就在消耗,直到亏空、匮乏。

    我需要回过头来好好爱自己,更重要的是有好多时候我也是透过努力工作在逃避人生中一些重要的议题。

    我看着身边每个老师沉醉其中,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备战高考的时候,恍惚之间觉得我病了,为什么我和他们都不一样。

    04 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没有想到在我最后离开教育行业的时候是被那个名校批判的一无是处,从教学能力到为人处世。

    然而,最终让我“叛逃”的是,我决心过不一样的人生,不再透过工作逃避,也不再因为工作而伪装成带着面具的自己,我决心在我有力量做一点什么帮助他人之前把自己好好爱回来。

    我想停下来思考,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我有怎样的资源,可以做点什么,想如何助人。

    今天我看了一篇武汉大学学生的文案,内心掀起了一阵波澜,我想他似乎可以略微懂得我的感受,也让我觉得我没有那么疯。

    然而,我需要做的是还很多,首先一点就是真实而热烈的活着,亲身示范就是最好的教育。我曾经这样激励过我的学生,往后余生更是如此。

    来自武汉大学生的反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打算与“叛逃中小学教育界”的自己和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kv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