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
现在流行自我投资。原因在于知识焦虑。
看看一批火起来的知识付费平台,就知道年轻人的知识焦虑有多严重了。最著名的当属得到,还有喜马拉雅、知乎、十点课堂、豆瓣、三联中读、在行一点,等等。以得到app为例,短短三年时间,用户达到2500万,经过多次迭代升级,现在形成了听书(接近2000本)、电子书、付费课程(107门)三大板块,衍生出了少年得到以及线下的得到大学,发展迅猛。
除此之外,像公众号、简书等内容平台,也充斥着大量这类内容,以简书为例,现在它的推荐文章,都是这个类型的:
自我投资到底在投资什么我想,最初创办的时候,简书是想像北大发展的,慢慢的,被资本和潮流裹挟,有了蓝翔的影子。
网站难以幸免,个人也潜移默化。我也在简书上写稿,翻翻自己以前的东西,看看现在的,本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北大教师,现在活脱脱成了一名蓝翔技师。
资本在骚动,人心更浮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是在焦虑“知识”,想以有涯之身追无涯之智,那大家应该静悄悄地继续“枯坐十年冷板凳”,心如止水,不起波澜。怎么会跟着骚动的资本“浮躁”呢?
斜杠青年
可见大家犯的压根儿不是知识焦虑的病,而是技能焦虑。或者说是“可以转变成技能的知识”焦虑。比知识付费更早出现的一个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斜杠青年。
百度百科:
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
说白了,通过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大家都想成为“斜杠青年”。好处是明显的,所谓技多不压身,职业选择多了,更自由;收入来源多了,更自由。
但问题是,成为斜杠青年,成本很高。就算只有一条斜杠,没有前期大量的基础投入和刻苦训练,也肯定死赔不赚。
于是乎,投入门槛最低的“写作”自然脱颖而出,公号、简书等平台“顺风车”趁势而来,互相借力,自然就成全了“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既然是“投资”,首先考虑的就是回报率,写作的成本几乎为零,只要能坚持不断写下去,水平总是提高的,回报总是会有的,完全有可能在某一天暴得大名。用塔勒布在《反脆弱》中的说法,相当于把自己不断暴露在正面“黑天鹅”事件中,稳赚不赔呀。
既然“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那怎么写作投资回报率才能最大呢?这就是Spenser的新书《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要教给我们的。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这是一本“剑宗”的《独孤九剑》,不教内功心法,只管招式速成。暗合了当下年轻人内心焦虑,一心求得短时间内功力大成的急切心态。
既然是“速成指南”,那在读法上自然也要简单粗暴,务求高效,不能从头到尾扫描式完成。
翻书先看目录。顶头是自序,末尾是后记,掐头去尾,中间九个章节。这九个章节又可以简单归纳一下:一到三章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写以及写什么”,四到七章回答的是“怎么写”,八九章是真正的干货,想告诉我们作者所说的“写作”是“新媒体写作”(有别于传统写作,要以做产品的态度去写文章。其中第八章讲什么是真正的新媒体写作,第九章以作者自己的文章为例,讲实操)。那么该如何操作以及如何避雷?有说明有案例,是全书最精华之处。
综上,如果你已经有了强烈的写作“爆款文”的动力,那么直接开始读八九两个章节,其他先放一边;如果你觉得动力还没有那么强劲,需要再打点鸡血,那先看看自序和第一章,然后开始读八九两章。
读完八九章,有的读者会自言自语一句“原来如此”,那算是吸收了50%的精华了;有的读者则一眼看穿,全书的体例就是按照这两章尤其是第九章传授的秘技来构建的,那恭喜,至少已经吸收了90%的精华了。
我们且看:
1. 第九章说的是“人人都能写出爆款文”,最好的暗合了全书的标题“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具体点说,“人人”暗合“最好”,“爆款文”暗合“投资”。从标题的关联程度也可以看出第九章的重要性。这一章第四节讲“标题定乾坤”,全书的标题是作者举办第二次线下写作班时的主题,完全符合“一开始给读者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的调性:为什么是最好的?怎么投资才能最好?
2. 第二节讲“怎么找爆款点”,全书教大家怎么写出爆款文,把公号做成大号,找到了“情绪能量汇集的点”,又说“爆款点”绝对不能“中庸”,因为“观点中庸,等于平庸”,全书的标题就很好的避开了这个雷:最好的。不是“较好的”,也没有“之一”,观点绝对鲜明。
3. 第三节讲“角度决定胜负”,自序内容“没有写作,我可能要多奋斗十年”就是从“帮助读者进行比较”这个角度切入的,而全书要教给读者的爆款技能是从“文章本身就能帮助别人”的角度切入的。
等等,不一而足,这里就不细细列举了。提醒一下,书的自序和后记,你发现什么奥秘了没?或者,你还发现全书哪些地方的设置暗合了作者在书中传授的写作技巧?欢迎留言讨论。
写到这儿,吹一波蜗牛读书iPad版本。横屏模式下,右滑可以调出全书目录,左滑可以调出读书笔记。目录或笔记并不影响文本阅读,像《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这类型书,我习惯调出目录,随时瞥一眼前后章节,对理顺思路和逻辑非常有帮助。和marginote3的使用逻辑很像,绝对是写作利器。
自我投资该怎么投
令狐冲若只靠《独孤九剑》,他都没办法超越风清扬,更遑论“笑傲江湖”了。正是因为有“吸星大法”和“易筋经”护身,才能成为一代翘楚。
同理,我们在进行自我投资的时候,若只靠《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这类书,显然不可持续。其实在这本书中,作者spenser就说,要想把公号做大,需要持续不断输出高质量的文章。而持续,就不能仅仅靠技术,还要靠持续输入,并且是高质量输入。
在这本书的例子中,作者写到过村上春树、张爱玲、汪曾祺甚至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尤其是张爱玲和汪曾祺,引用了具体的文段进行分析,我想作者要说的是,写公号,不能只是碎片化读一些公号文章,凡是有利于文字表达的尤其是一些大师作品,也要抽出时间多读多积累。
眼光聚焦于短期利益,是人类的本能。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有时下流行的“入兜为安”甚至“工资卡里的不是自己的钱,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都在提醒我们眼前利益对人类拥有多么巨大的诱惑。不过,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许多场,每一场之间都需要好好休整,否则,可能赢了开始,输了未来。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老先生的“价值投资”广受青睐。长期规划,着眼未来。
因此,对自我的投资分两种,一种是短期投资,一种是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是技能和手艺,长期投资的是素质和能力,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最好的自我投资”。
自我投资到底在投资什么
之前说过,这本书的精华在八九两章,全书的整体架构就是按照第九章的秘技来安排,那第八章呢?
第八章是精华中的精华。
第八章的标题是:你所理解的新媒体写作,也许都是错的。这一章介绍了“新媒体的本质”“新媒体写作的基本原则”“写金句是人人都需要的呈现”,尤其是第一节“新媒体的本质”,在这一节里,作者说:新媒体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
这句话一点也不高明。但是看到后会觉得醍醐灌顶。看到这句话之前,对新媒体多少了解一点的人,大概都能意识到,新媒体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能参与其中了,都能成为焦点了。
可是,一旦有人对你说,新媒体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并且继续阐释说:
好多后知后觉的人这两年才猛然意识到,新媒体是上帝留给每一个普通人快速崛起的门票。
新媒体不是一个行业,新媒体人也不是一个职业,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熟悉运用的高效工具。
那些看懂新媒体、运用新媒体的普通职场人,这几年做公众号、拍短视频,连自己的朋友圈都用心经营。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些人的月收入就从刚刚过万一下翻了几十倍,并且成功地在网络平台上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
我们可能在一瞬间觉得无比懊恼:天哪,我这两年错过了“好几个小目标”!!!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当我们读完第八章后,才明白,一直以为自己对新媒体还是挺了解或者有些了解的,然而,“你所理解的新媒体,真的都是错的”。
然而,这还不是最最可怕的。最最可怕的是,如果你有一点写作基础,读完这本书后对新媒体写作有了重新认识,顿觉信心暴涨,人生很快就要实现“小目标”了。真正开始动手,进入实操阶段,却发现自己根本摆脱不了老一套的写作观念,写出来的还是一坨。
这说明什么?即使是短期投资,就为了技能和手艺,也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关键不在学,而在用。从“学会”到“会用”,也远远不是靠天赋和练习就能完成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很多“老手艺”需要的都是“新思维”。
因此,要想让自我投资真正成为“最好的自我投资”,一定要明白,所谓自我投资,首先是一种自我破除,破除旧的认识,旧的观念,旧的束缚,去拥抱新思想和新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