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是在得到万维钢老师专栏文章),还是在17年夏天,还在读书的时候。 买这本书的时间呢? 应该是在17年年底买的,科技二路西口某个傍晚,在地摊上偶尔买到的。
前段时间,清理书架时,忽然翻到了这本书。索性就读起来了~ 这不,从买书,到读书,经历了快3年了,感叹时间的飞逝,时间可过的真快呀!
封面 思维导图
1. 认知革命(7万年前) --- 虚构故事
人类出现后,过了不久,便处在食物链的顶端。 到底智人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他们如此出众? 其实,我们不读这本书,我们也可能知道:比如 语言/合作。 但是,我们也知道很多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合作方式,比如:黑猩猩/蜜蜂等动物,蜜蜂群体可以上千只一起采蜜/筑巢等高效合作。
在书中,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 想象共同体。只要相信大家相信某一个共同的传说,便可以相聚在一起。比如:狩猎民族的图腾,公司的概念,国家的概念。
认知革命之后,智人的历史不断围绕着这个问题打转:究竟某个人是如何说服数百万人去相信神、民族或是有限公司这些故事?然而,只要把故事说得成功,就会让智人拥有巨大的力量,因为这能使得数以百万计的陌生人合力行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听着似乎很荒谬,但其实,从古至今,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是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
2. 农业革命(1.2万年前)
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逐渐驯化了好多物种:小麦/山羊/豌豆等,有了这些动植物,人类便开始投入毕生精力忙着播种/浇水/除草/牧羊,这便开始了农业革命。
对于智人这个物种整体来说,小麦的影响十分深远。种植小麦,每单位土地就能提供更多食物,于是智人的数量也呈指数成长。
慢慢地,人类发展出进阶的社会结构,如城市、王国、国家。 由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逐渐出现了社会的分层,多余的粮食可养活神职人员/国家政府人员。
在这里,作者也抛出了一个问题,此时的人类,生活的快乐吗?
但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智人的身体演化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这些活动,我们适应的活动是爬爬果树、追追瞪羚,而不是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3. 人类的融合和统一(5000年前)
人类的融合统一,我看的比较快。看的时候,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比如:人类如何实现融合统一?看了书之后就发现是通过货币、帝国、宗教。
人类是如何做到通过货币、帝国、宗教三个方面实现融合统一的?然后又去书中找答案。
关于货币
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可以用美元/人民币/欧元/英镑等货币到世界上任意一个国家去使用,货币到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通用性呢?
最早的时候,人们通过贝壳交易,现在我们用纸币交易,但不管是贝壳还是纸币,它们的价值都只存在于我们共同的想象之中。
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个集体想象,是因为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为什么我们会相信贝壳、纸币?原因就在于:我的邻居都相信,正因为我的邻居信,所以我也信,而我们都信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王也信,要求我们用这些东西缴税。
最早发明钱的时候,人们还没有这种信任,所以要当做“钱”的事物,本身就得有实际的价值。比如最早的是苏美尔人的“麦元”制度,就是以固定量的大麦作为通用单位,用来衡量和交易其它货物和服务。
从前人们相信隔壁的邻居,不相信陌生人,现在我们相信的,只有隔壁邻居和陌生人手里的钱,那么世界就变成巨大无情的市场。
关于帝国
所谓的帝国是什么?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帝国的定义就只在于,文化多元性和疆域灵活性两项,至于起源,政府形式,领土范围和人口规模则并非重点。
关于宗教
我们今天常认为,宗教造成的是歧视、争端、分裂,但在金钱和帝国之外,宗教却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 印度的你信任佛教,中国的我信任佛家,那么你我便是一家人,因此对于宗教来说,宗教也是促进世界融合的一大原因。
宗教的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世界上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存在;二是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发展出他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
4. 科学革命
读到科学革命,我有一个念头: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出现在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东方国家,而是出现在欧洲呢? 麦哲伦航海,可是中国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的地方,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探索的地方呀~
书中,关于这部分介绍:这其实,还是体制的问题。
1600年,欧洲的资本主义便已经诞生,到了17世纪末,以商人、信贷为主要体系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
作者指出,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3.取得新能力。
商人赞助的探险团队,以利润再投扩大生产的前提下,每发现一块新大陆,便可弥补自身知识地图的空白,所有的留白,处处透露着利益。
- 发现和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进步的基础;
- 消费主义可能是资本主义的谎言;
- 降低欲望---可能获得的快乐也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