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侠客梦 肯将碧血照丹青
武侠是华人的一种特有文化,在《韩非子·五蠹》中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之说。武侠小说的源头要从司马迁的游侠列传说起。真正称得上第一部的武侠小说应该是汉代无名氏的燕丹子,然而武侠世界真正在华人世界开花结果,根深蒂固的时代却是金庸 古龙 梁羽生的新派武侠时代。
我对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读起来生涩的很,阅读趣味几乎没有。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如同教科书一般 一字一句皆循章法 黑白泾渭分明 读起来没有让人产生好奇的求知欲的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作品用这两句诗就可以形容。金庸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的确都是匠心独运之作。金庸的第一本小小说是书剑恩仇录家国天下事尽在其中,可谓开山之作便一鸣惊人。
直到射雕英雄传,金庸的格局便更为宽阔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于于一体浑然天成,鬼斧神工,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充满浪漫的,是着重突出武侠的意境的,正如同金庸小说中对于武功的描写也重在意而不重于实,例如北冥神功 其名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
九阴真经出自《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凌波微步语出出于曹子建《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降龙十八掌源自于《周易》,天龙八部一书的名字源于佛教典故,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可见金庸对于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意境运用之绝妙实在乃无人能及。金庸对于打斗场面和武功的动静描写和人物英雄气概的把握也可以说是如火纯情,信手拈来。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天龙八部里的第41章燕云十八风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这里就不写出来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观摩。
古龙这个人真是一个怪才,性嗜酒,贪女色,却才情满腹。古龙才是一名真正的侠客。心中无国无家无天下,唯一热爱的是手中的酒怀里的女人 腰上的剑。最终古龙死于酗酒过度,侠客般的活着侠客般的死法,真是快哉。古龙的作品繁多 粗制滥造的也多 经典之作也很多。
但古龙将散文手法 推理情节 加入武侠小说中 求新求变 古龙是聪明的 也是投机取巧的 如果还是按照金庸的那个套路去写 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所成就了 所以古龙另辟蹊径 从浣花洗剑录开始树立自己风格,往后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多情剑客无情剑。也就是主人公是小李飞刀李寻欢的那部作品,这部作品有一段李寻欢同郭嵩阳的决斗场景的描写可谓是登封造极。
在小说的三十一回原文这写道:郭嵩阳走的很慢步子却很大,李寻欢目光凝视着他的脚步,似已看的出神,路上的土质很松软,郭嵩阳每走一小步,就留下个浅浅的脚印,每个脚步的深浅完全一样,每个脚步的距离完全一样。他看来似乎在漫不经心的走着,其实却正催动着身体里的内力,他的手足四肢已完全协调。当一个人的武功练到极致的时候,身边的环境既与身体融为一体,也是比武决胜的因素。地上的泥土是湿度会影响轻功的高度,而风向会会影响飞刀的准头等,不得不感叹,高手对决细节之处见高低,一板一眼,一草一木皆是决胜因素。古龙的武学哲学强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写实而不写意,花拳绣腿章法在速度面前都是花架子,金庸的武侠则有太极拳这种以静制动的意境类武功,所以这两个大师对于武功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的,但却各有千秋。实在是很难一决高下。
这就是古龙辞世 金庸封笔后迄今为止 武侠小说如同断篇一样 一方面是由于仙侠修真玄幻小说的兴起,更重要的原因是武侠作家断片了 出现了后无来者的地步,金庸古龙两座巍峨的大山摆在武侠作家的面前 想要超越他们无非是螳臂当车之举 所以武侠小说也渐渐落寞了。虽然后者有时未寒,步非烟,风哥之流也创作了一些不斐的作品,但却也只是星星之火,徐皓峰大师对于民国的武术造诣确实很高,但是却少了一股侠义之情。
武侠文化是以侠客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精神,梁启超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以友为邻,侠义精神乃是武侠文化的灵魂,武侠文化如果缺少侠义精神则显得一点也不可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