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开始了季羡林的一本书《心安即是归处》,前面几篇谈人生的内容,看的我有点入迷,于是挥一挥衣袖,几天后这书就会到我的手里😁
可能看的网文有些多,所以导致有一些网文的后遗症,比如说看书可能速度会比较快,还有看完就忘,我把这叫做后遗症,因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今天是没有看网文的第二天,感觉还可以,还是有其它的事情值得去做的。
其实我是不知道该写什么的,就简单记一记今天看的内容吧。
首篇:“人生”
其中提到,我们人的生是被动的,生以及活是糊里糊涂的,糊里糊涂的降生、成长……生的对立面是死,死是主动,但万不得已不可使用。即使糊里糊涂,但是在糊里糊涂中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在酒足饭饱、吃喝玩乐之后,想一想为什么活着,可能会使糊涂少一点,变的清明一些。
嗯……其实总是觉得在欢笑寒暄之后过分冷清,有人把这叫孤独,其实将这看作给予自己的思考时间也未尝不可,不过尽量不要在夜里思考,至少我在睡前思考就容易失眠😭
第二篇:“再谈人生”
首先提到一个观点,万物,不只是人,存在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发展。就拿其中举的例子来说,桃李无言,但是结的果子又会被其它生物所食,将种子带往他地从而达到发展。任何一个物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本性一直发展下去,但是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做到。我的感受就是所有的事物其中都有一定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所有的物种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平衡,文中将这称为造化,我觉得太贴切了。
第三篇:“三论人生”
造化在创造出一个东西之后又创造出它的天敌,比如猫和老鼠,人有几希(一点点)不同,因为它给了人良知和良能。文中认为100%为他人着想就是最高尚的人,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60%为他人着想,剩下的40%为自己,也算是及格了;不过100%利己的人可能相对更多,又没有什么办法。
世界这么大,人实在是太多了,事物有一定的共性,就必须得接受些许的不同,就像人和动物的几希差别,任何人也是如此。在我看来现在的这个样子已经难能可贵,只要不是所有人都是利己,大同还是可以值得追求的理想。
第四篇:“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文中提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走运或者不幸,都被眼前的东西束缚着,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一生,没有成为传承的链条。在生存没有悬念的情况下,发展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情。总结为: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嗯,如果以总结的来看的话,那我的人生也无意义和价值呢。不过我有不同的观点,芸芸众生虽然时时刻刻不会以发展为己任,也不会时时刻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活着并不只是一种无用的形态,而是深层的链条,每一个人就是时代的螺丝,以自己的方式为发展出着一份力,链条比较厉害,螺丝也很重要。
今日就到这里啦,瞎说八道,感觉还不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