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每日一写的主题是落日。但今天的哈尔滨下了一天的雨,一直都没见到太阳,也就没看到今天的落日。
说到落日,脑子里跑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很有意境的。我是因为落日才喜欢上的这句诗,我同桌是因为这句诗而喜欢上的落日。
上小学的时候学过《海上日出》,从那时起就一起盼着自己也能真的到大海边在海边真正的体会一下海上看日出的情景。那时候,去海边看日出算是一个梦想吧,所以很多时候别人问我喜欢什么,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别人,我喜欢大海。多年以后,我喜欢张雨生唱的《大海》。那时候只知道喜欢大海,喜欢海上的日出,却不知道日落会是一个什么光景?
第一次欣赏日落是和我同桌一起去捡树叶。那时候我们正好在高二。9月的初秋正好是树叶刚刚落下来的时节。晚自习之前的那段时间正好是不热也不冷的时候,我俩趁着大家吃晚饭的时间悄悄的溜到学校后面的大地里去捡落叶。
那一天,天气格外的好,西沉的太阳发出红色的光茫,把西方的一片天际都染红了。即将落下的太阳没有了正午的刺眼阳光,正好可以一睹它的尊容了。它比正午时要大得多,而且光也变得柔和多了。因为在大地里没有遮挡物,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落下的整个过程。我还记得同桌看到那轮西沉的落日时就吟诵出了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说虽然不是在沙漠里也不是在河边,但在大地上看日落也是很有意境的。太阳越靠近地平线而变得越大,它的光也变得更加柔和。西方的天际越来越红,太阳的最低点开始接近地平线,然后这轮巨大的红日一点一点的向地平线下移动,它发出的红色的光也越来越弱。
这是我第一次欣赏落日,我和同桌感叹到着为什么平常没有看到如此美丽的落日呢?就在我们感叹的同时,那轮巨大红日的最高点也没入了地平线中。西方依旧是一片红色,不过这红色却渐渐的淡了。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但是西方还是一片红霞。要不是吹来一阵凉风“惊醒”了我和同桌,我俩还一直沉浸在对落日的感怀中呢!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落日。觉得落日要比日出美丽,同时也更令人感怀。从那时起我更向往大海了,不止向往看它的日出更向往着看海上的落日。
几年前坐高铁的时候,在火车上看到了一次落日,那时我还不知道坐火车看落日有什么讲究,只觉得坐火车看到落日也算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我盯着窗外那轮巨大的红日,看着它悬在西方的天际上久久不愿离开那一片被它染红了的天空,那一次落日的时间延续的比较长。同座的乘友说,火车是追着太阳跑的,高铁的速度快,所以我们可以欣赏到比平常更持久的落日。如果火车是向相反的方面开,那么落日的时间就会比平常快好多。很庆幸我看到了这么持久的落日,那是不是代表着我的时间静止了一段时光呢?就是高铁和落日速度之差中那段多余的时光!
后来,我在四川的青城山又欣赏到了一次落日。那是成都最美的季节也是温度最适宜的季节。十月中旬的青城山还是青绿的颜色,水都是青绿的。我是和朋友一起去的,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朋友说今天先简单的看一下,明天早上再过来好好的玩一天。就这样我们边走边看,就走到了黄昏,迎来了日落。也许没欣赏过日落的人看不出落日的美丽。我们没有上山,只是在山下逛着。太阳即将落下时,它把红色的余辉撒向了这片透着灵气的青山绿水之中。我是第一次是山脚下看日落,巨大的红日高高在的隐在西方的山峰之间,但红色的光依旧能通过我们不易觉察的缝隙中穿透过来,射向对面的山峦,再反射向欣赏它们的人的眼中。这被这魔幻的操作弄得惊呆了,迫不及待的想立即上山去寻找那光的来源、那轮即将落下的红日、那个被火车追着跑的太阳。朋友拉住了我,告诉我晚上上山不太适宜。他说我们可以明天早点来山上看日出。我问他,这里的日出漂亮吗?朋友所问非所答的说,日出才是新生。我想反问他,没有日落何来的日出?可我觉得这样问似乎不太礼貌,于是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了青城山的落日。
其实,说到日出最有名的还是泰山的日出。每年有很多人只是为了看日出而专程去的泰山。我一直没去过泰山,也就没见过泰山的日出。
其实,我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去泰山看一看它的落日;再去海边、去草原、去大漠欣赏一下他们的落日。
我刚刚出去的时候看到东方的天空上那颗最亮的星已经升起了。看来天气转晴了,明天是个好天气吧。应该能看到日出,也应该能看到落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