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工具书,
比如说《刻意学习》《成交力》《营销》等等。
这些书里面说了很多名词,
有极致利他,有一万小时定律,
这些东西难道都是新东西吗?
并不是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很早就看到过。
这些道理满天飞舞,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好多人应该遵循的是极致践行。
还有我们小时候学的倒油翁里面那句:
无他,唯手熟尔。
这和现代热衷讨论的『持续精进』,
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在我看来,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只是由于我们很多人从来都没有重视过它。
为什么我们很早就学到过这些道理,
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重视过,
我认为是这样的,
在我们去学这些道理的时候,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怎么运用它,
只有当我们想到要去用它的时候,
才会去寻找一本书一本书的去学。
有的时候能够改变我们的,
可能不是什么所谓的大道理,特别高深的方法。
而是我们对某个概念,某个道理的认知。
我很会反思与思考,
会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莫名其妙的自信与勇气?
为什么这股勇气带给我很大的助力?
我在这里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思考方式,
如果能纠正错误的观念,令你做出一些改变足以。
我是这样的,
把"失败”改成”暂时不成功”,
把"讨厌”改成“还没喜欢上”。
在高中时期,我成绩班上倒数第十(总人数70),
其中英语纯属全靠蒙,一般都60多分,
在那个时期我是非常讨厌英语的,因为完全不会,
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个月的学习后,
我的英语从60提高到110,直到120,
直到每次老师课堂都会夸我的作文。
直到现在大学,我想去跨考英语,
其实真的不是讨厌,而是还没有喜欢上。
这些小技巧、小方法貌似不起眼,
但如果能屏蔽掉那些阻碍成长的概念,
无疑是大学成长的巨大助力。
“我要减肥”不如改成“我要变瘦“
把关注点从『肥』转为『瘦』
“我要跑步“不如改成“我要健康身体”
把效果直接展现在自己脑海中,
“我要塑形”不如改成“我要内外双美”,
塑形不是目的,美才是真正追求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
困难,不是解决不了,只是还没达到条件,
失败,不是人生完结,而是暂时还未成功,
讨厌,不是此生不碰,而是还没真正喜欢。
一个时常因为"失败”而气援的人,
能够一路坚持往前走吗?
一个"讨厌"这"讨厌”那的人,
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所遇到的事物吗?
希望给你一点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