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录 |
真正的愛、圆满的关系,只会因我们内心本自俱足的喜悦而生。
每段关系,本质上都是引渡我们自身抵达觉醒彼岸的舟楫,是方法、过程,而非目的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7309076/8795c4344d6bb89a.jpg)
親密的鏈接可以維持無數世,
但一定是經由心靈和意識的彼此拓展而得到。
─ 慶山
不久前的228连假(臺灣),我在家莫名闷得慌(若非如此,还真没发现上班族群正放假),便久违去龙山寺一带晃晃。龙山寺如常熙来攘往、人声鼎沸,香火氤氲蒸腾之中,信众、游客鱼贯而进,执香穿行寺内,能拜到的就都顺道问安,最后总算在关帝爷前停驻,执起漆红筊杯问心事(与事业发展有关),得了个不偏不倚的中吉(上天的长辈们照旧提醒,基业要靠自身步步稳健地打下来、运营上去,而接下来入春,运势就会开始转忧为喜),不禁会心一笑,「好啦,我知道了」。临走前,瞥见旁近的月老爷爷门庭若市,求姻缘的人们趋之若鹜,心头浮现观音上师曾给过我好几次的姻缘签:「仙风道骨本天生,又遇仙宗为主盟,指日丹成谢岩谷,一朝引领向天行」,或暗示明示的不用问(求)、修德即可,便在心中轻叹,握好关帝爷的信息,踏出寺外。
![](https://img.haomeiwen.com/i7309076/2f8ba8ea464e45c1.jpg)
亲爱的,你需要的不是求情缘,而是爱自己
在灵性修行的道途中,透过自我体验、观照,以及研究世界、为他人提供服务,我逐渐了解到,这地球试炼场中森罗万象的人生课题,主要都可归为四类:天命(自我实现)、情爱、金钱、健康。实际上,健康和金钱是天命或情爱(或两者都有)的变形,因此,再究竟些,就只是 自己 与 他人 的关系,而后者是前者的投射,所以最终,都只是「爱自己」 、「自信」与否,一切体验,皆是我们自身的倒影。当一个人出于匮乏感或执念向外索求,终究是要失望的。
例如,当我反思工作心得,以及反省曾经的亲密关系后,发现到的其中一个普遍现象,是人们若没有意识到内在小孩的哭喊,通常会为自己制造出两种可能的情境:一是容易受到「感觉需要被保护」的恋人吸引,不自觉地当起救世主,却导致内心失衡、关系不对等,而陷入两难的境地;另一则是可能像个弃子孤雏,对恋人衍生不堪负荷的依附。这两种情况,也可能会在一段关系中,彼此交替、换位上演,无论哪方,都不健康。真正的愛、圆满的关系,只会因我们内心本自俱足的喜悦而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7309076/d96e81f0fe97d366.jpg)
关系为舟楫,究竟到彼岸
昨夜,我忽然想起作家庆山(安妮宝贝)── 她曾一度是我唯一会密切关注的写作者,她的作品也曾伴我泅渡过七年前(大约十七、十八岁时)如堕阿鼻的黑暗期。好阵子没有追踪她的信息,原来最新的小说《夏摩山谷》和文集《镜湖》已然付梓,便立即询问北京的好友能否替我入手。 (有趣的是,庆山的《素年锦时》也是她高中时,安顿心神的读物,再次感慨不愧是灵魂伴侣,又一桩成长历程巧妙同步的验证)如今,读庆山的字,纯粹出于一种依恋,与我现阶段灵魂演化、拓展的方向与需要,早已无甚关系,但就像精神上的故乡,你知道它就是那样、始终会在那儿,当你累了,可以偶而躲回去,梳理好自身再定夺。
读着《夏摩山谷》的片段,我想起此生二十五年间,每一个曾和我探索过情深处、并最终决裂或离散的旧人:她、她、他、他、她、他、他、她、他。以及,他 ── 不是旧的,也不是新的,是一直都在的,仿佛遥不可及,却又亲密无间。现在,我已不会如小时候般意气用事,但还是不易和谁走太近,保持舒适距离,乐得茕茕独立。我想,每段关系,本质上都是引渡我们自身抵达觉醒彼岸的舟楫,是方法、过程,而非目的地。
年纪渐长,越发觉得人与人之间能够相聚,实属难得,但也没了小时候那种莫名的分离焦虑。所谓一期一会,如果可以,当你我有缘相逢,必当充分专注而深情以对,才不负天地有情与短暂人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7309076/e73e3fff62427de1.jpg)
因缘成熟,才会相遇;势均力敌,才能相伴
人对伴侣的渴望究竟来自何处?
从灵性演化的角度,或许是来自和本源(太初、神)分离,从最初创世、要开天辟地时,将「一」分为「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柏拉图《会饮篇》亦有相关描述,雅典城邦的时代距今太远,那是哲学家的理想,还是真实的记载?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同频共振、万物一体,分离只是幻象,每个次元子粒子都紧密相连、以光速沟通,一念之转,就有可能颠覆原本的宇宙,重塑你的实相。依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对应、吸引来的人事物,都是我们心境的映射,「外面没有别人」,每一个涉入我们生命中的存在、事件,都是提供我们检验、调频的契机。同类会相认,若双方都处于正向的频率带,在相处交流时,彼此都会感到喜悦充沛、成长迅速;反之,不对等的关系,终究难以维系,人无法一直待在失衡的处境中,过度的索取或给予,若缺乏警醒,终会溃堤,而不得不以激烈的方式切断关联。又或者,当我们察觉现阶段彼此不是能共进的盟友,巧妙地保持些距离、在心中献上祝福,也是种珍惜友谊的方式,而若在未来,机缘再度成熟、彼此之间又「合适」了,就让我们再度携手结盟,共同创造更辉煌的荣景。
- 未完待续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