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后一节课是英语课,英语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常用悦哥称呼他。
他的讲课水平倒是不怎么样,但和学生搞好关系、打成一片的水平还是蛮高的——所以我们同学都很尊重他,把他当哥们对待,这才有了悦哥的称呼。
我一边假装听课,一边思考着自己的计划。
我看了一下日期,是九月十六号,这意味着我们九年级开学还没多久,距离明年七月份的中考差不多还有一年的时间。
我记得当年,我们班是学校的重点班,差不多有六十号人,能考上城里高中读书的虽然不少,但能考上好学校的却不多,一半都不到。
既然我回来了,那么目标就不会只是自己考个好成绩,而是带领班里更多真正想学习、想改变命运的同学,一起考入好的高中。
但我知道,进入好的高中是不足以改变命运的,好的大学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进入一流的大学,才有机会成为一流的人才,这才足以改变命运!
对于我们这些小乡村的小孩来说,教育是突破层级唯一的机会。
在我们小乡村狭隘的视野里,能考个本科上个大学就算光宗耀祖,就是村里阿姨眼里最靓的仔了。而省内最好的中山大学,就是我们那个小地方眼中大学的最高殿堂了,至于清华北大或国外常青藤之类的,对我们来说那都是天边的事,想想就行了。
我们的潜意识里一般都会这么认为,只要我们身边没有人成功过的事情,我们就不可能做好它,它就是天边的事。如果一所中学的校史上没有什么考入一流大学的学生,那么新一届的学生的目标与动力也只会停留二三流大学的水平,把自己限制死在这样的牢笼里面,一代又一代。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打破这个壁垒,突破这个牢笼,考上一流的大学,让身边的同学亲眼目睹时,大家才会觉得原来我们也可以做到,这才会滋生“自己也能做到”的自信!
这份自信,叫希望的种子。
我要成为第一个打破壁垒的人,然后告诉他们:你们也能做到,我们一起来!
2.
以前,我曾经不止一遍的思考这个问题:小地方的小孩为什么很难走远?
同样是两条胳膊两条腿,同样是爹妈生的,同样那么勤奋的学习,为什么大城市里的孩子能如此的优秀,而村里长大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最终的差距就是那么大呢?
我觉得最核心的差距就是——认知,见识!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因为地理位置,家庭条件等优渥的缘故,他们能见识全国家甚至全世界,他们知道形形色色不同肤色的人;知道世界有哪些国家说什么语言,知道长大了可以去哪些国家哪些城市生活;知道梦想不止是只有课本里描述的科学家,还有其他一千多种职业可以选择;知道好的大学不止只有清华北大,还有美国常青藤....
他们知道世界如此之大,也知道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而小地方,特别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呢?
他们的世界来来回回就是村子,或隔壁村,或偶尔去一下镇上,这就是他们从小到大所能看到的所有东西了!
他们只知道长大后最想成为的就是课本上的科学家,那样就不用像父母那么辛苦的务农了;他们透过课本电视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具体也不知道有多大;他们知道长大后要出去外面工作,但具体也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工作;他们知道要好好读书,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学好,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要走到自己认知高度以上是不太可能的。人类之所以能上外太空,靠的就是先有对外太空的认知,知道有外太空这回事,知道要去外太空得符合哪些条件,才有了上太空的可能。
而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知道:外面有什么?
3.
但是,单单知道有什么是不够的。
我们都知道有月亮,但我们也知道没办法把月亮摘下来,我们就不会为之努力。
我得告诉他们,外面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我们也能考上,同样都是两条胳膊两只眼睛,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说到这里,我得批评一下小地方的父母跟老师,因为他们总喜欢把孩子的成绩差归于他们脑子不行。
老师经常会说:“为什么我讲课其他同学听得懂,就你听不懂,不是你笨是什么?”
父母经常会说:“为什么你姐姐(哥哥)成绩那么好,你就那么差,不是你笨是什么?”
睿智的老师或家长知道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导他们;而无能的家长与老师总把孩子都归为一类,明明是自己不行,却硬要说成孩子脑子不行,束缚住了孩子的成长。
而我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潜能无限——只要自己愿意挖掘,自己就能成为金子!
更重要是我要做给他们看,成为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出生,只能让他们看到我能,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也能!
4.
那时候,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处在中游,处于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现在要是以这样的成绩让他们跟我干,估计谁也不会服我,我得先提高自己的成绩,让他们刮目相看才行。
我打算用一个季度的时间,先把自己的成绩提升到班级的前沿,当然还要带上我的后桌明花同学,以及她的同桌薛玲同学。选择明花同学的缘由,一是因为我们是邻居,晚上可以一起晚自习,二是她比我还菜;而薛玲距离我们也近,成绩也好,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而且我们还是前后桌,沟通也方便。
至于阿炳,很快也会拉他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