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李克富 | 我过去讲的案例,又成了正在发生的事实!

李克富 | 我过去讲的案例,又成了正在发生的事实!

作者: 李克富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05:24 被阅读6205次

    这是我十多年前讲过的一个有关性偏离的案例,主人公是位挨擦症患者。昨天接到一个女性电话,说是自己在公交车上又被……历史的重演竟是惊人的相似。

    拥挤,为某些人提供了犯病(罪)的机会!

    海滨之夏,某路公共汽车上接连发生的事情引起了警方的注意。第一次报案者是一对年青的夫妇,那丈夫告诉警方,妻子在下班回家后说,连衣裙的臀部被人在公共汽车上抹上了鼻涕,但在灯光下夫妻俩仔细辨认方知,那所谓的“鼻涕”其实是男人的精液!夫妇俩认定,有人在车上“耍流氓”。

    第二对报案者远没有第一对那样冷静。当丈夫发现了妻子裙子上的精液后,对妻子大打出手,非逼迫妻子承认和哪个野男人有染不可,几近离婚地步。

    同样的报案接踵而至,作案者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有人说那就是一个高个子、戴眼镜的青年所为。警方在仔细地分析了报案人提供的情况后,经过几天的跟踪,终于将那流氓当场抓获。

    以上这些情节是一位做警察的好朋友介绍给我的。他领导并参与了这个案子的侦破和审理。他认为“这个人有病,是心理变态”。最终也就以罚款了事。但他当时一板正经地把做心理医生的我推举了出来。

    于是,这个叫王非的“心理变态者”在被抓获近一年的时间后走进了我的咨询室。那天,他经过了一段不长时间的沉默后说:“我患了摩擦淫癖,最近又忍不住要犯了。”

    拍自《变态心理学》

    在一般人看来,王非实在是个不可能与“病”,尤其是与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的人。他29岁,身高一米八二,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目前是某公司的IT工程师,看上去文质彬彬,怎么会在公共汽车上干那种为人所不齿的勾当?!

    “但我就是这样一个性变态者,已经好多年了。”王非像其他求助者一样,在我小小的咨询室内说话没有任何的拘谨与掩饰。显然,对于我们之间的这次谈话,他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

    “说实在的,像你这样的性偏离我是第一次碰到,我不知道能不能为你提供帮助。……但我希望我们两个能够好好谈谈。——通过和你的接触,让我增加一份阅历和经验。……当然,这要建立在你同意的基础之上。”

    我非常坦诚地向王非表达了自己在这方面见识的阙如,然后静静地等待他的回答。

    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从王非的脸上我读出了那种我已经非常熟悉的表情——那表情里没有任何的失望,而是一种迫不急待地想要诉说的欲望,甚至还多少有点“好为人师”的心理张扬。——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这确实是我的经验。多年来,在与那些被划归“亚文化”群体的性少数人群接触中,我多少次看到过那些同性恋朋友在得知我对他们的某种行为的认识(定)只是来源于书本、想当然和猜测时,他们所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表情,和之后对我非常坦诚的“指教”;我多少次看到过,鉴于研究的需要,当我虚心地问起某种少见的性爱方式及其感受时,一些求助者也是在这样一种表情之后给我描述得头头是道。对此,我至今难以在心理学上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正是通过这种途径,我掌握了一个又一个案例,在验证我所学过的理论的同时,也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

    王非语气很轻松但一点也不谦虚地说,他找我的目的,的确是想和我“探讨”而不是咨询。

    “自从我意识到自己患了这种性变态之后,我看过非常多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也看过许多心理医生。”王非说,他自信,就“摩擦淫癖”这一性心理变态而言,他所掌握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心理医生。进入大学之后,借助计算机专业的便利,甚至以Frottage/Frotterism(摩擦淫癖)和Frotteur(摩擦淫癖患者)为关键词检索过所有的英文文献和报道。他不无自豪地说,曾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因为听不懂他不时吐出的英文单词,又无法确证被他引证的文献是真是假,认为他不是咨询而是“找茬”,把他轰出门外。

    我说:“这并不奇怪。心理医生也不是神仙或字典。我们不懂的事情当然很多。”

    “遗憾地是,像您这样谦虚的心理医生并不多。”我听得出来,王非用了个“您”字来称呼我。“如果我所看到的有关摩擦淫癖的知识是正确的话,您听了我的经历后只能把我算作例外。”

    变态!变态?

    王非所说的“有关摩擦淫癖的知识”其实是指他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性心理书上谈到的摩擦淫癖的成因。一般认为,摩擦淫癖患者从小生活在一个异常(比如单亲尤其是缺少父爱)的家庭环境中,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教。由于父母婚姻不幸的影响,孩子自小性情孤僻,不与同龄女孩接触,没有适当的异性玩伴。成人后回避与异性接触,对性有强烈的神秘感和罪恶感,对性生活明显反感。

    但王非说:“这些对我来说,一点都不沾边。”

    王非自小生活在一个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恩爱而浪漫,家庭中的民主气氛也较浓。

    1980年,王非跟随父母从北京移居到了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的优越和比同龄人更广的见识,让王非从小就是个“孩子王”,每日在他身边聚集着的,不光有同院内的一批年龄相仿的小子,也有不少小姑娘。

    “总而言之,我从小到大,包括上了大学,身边就不缺少女性。”王非说。

    见我在“洗耳恭听”,王非缓缓地向我讲述并分析了自己患上摩擦淫癖的经历。

    王非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摩擦淫癖的形成与那次看电影有关。

    电影院里并非都是看电影的。

    那是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和大院里的一个小姑娘“相爱”了。那个小姑娘比他大几岁,“长得很白净很高挑”。他们是在一起看电影时,那小姑娘把嘴贴在王非的耳边说出“我爱你”三个字的,当时还拿着王非的手让他摸了胸前那两个微微的隆起。后来,这样的“幸福”又在电影院里发生过几次。

    但好景不长,小姑娘在某一天随父母调去了很远的地方。这一切对王非来说太突然,连个招呼也没打。有一天,十几岁的王非在“失恋”的痛苦中再次走进了那个电影院。

    那显然是一场很好看的电影,电影院里挤满了人。王非却无心思看电影,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后便进入了自己演绎的相思故事情节中,不知不觉竟进入梦乡。

    王非是在一阵激动的颤栗中惊醒的。他梦见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那个他心中的小姑娘背对着他站着,就在他急切地靠近她的身体时,她猛然回头——他激动地不能自已,下身一股热流喷涌而出。

    从射精的颤栗中醒来的王非所看到的是这样一幕:电影正在散场,由于过道拥挤,一位年轻的女性正站在他的两腿之间,随着拥挤的人流,摇晃的肥臀一下一下摩擦着自己的阴部。

    王非承认,那是他第一次射精。

    王非说,那种感觉让他终生难忘。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非几乎天天都去那家电影院。他很快就学会了体验那种感觉:他每次都要坐在靠近过道的第一个座位。——这样,当有年轻的女性从他面前走过时,窄窄的过道迫使他不得不让路。王非选择了两手撑住座位扶手将两腿分开会阴部挺起的姿势,以便让每一个从他面前走过的女性都能用臀部触到他的生殖器。

    王非说,几乎每次,他都有难以言说的兴奋,甚至射精。

    王非接下来的故事就没有任何新鲜可言了。

    已经尝到“甜头”的王非不断地在生活中寻找着这种“摩擦”机会。上学时餐厅里排队买饭;商店里拥挤的购物;……当然,他最后发现,公共汽车才是他最容易获得这种性满足的地方。

    “我知道,我被抓起来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可的确非常难以改变。”王非说。

    “你有性生活吗?如果有,感觉如何?”我还是难以脱开教科书的巢臼。教科书上说,有摩擦淫癖的患者一般厌恶正常的性生活。

    “曾经和女朋友有过。感觉还可以。”我似乎意识到了这个与教科书不同的答案。接着,王非自言自语地不经意地说:“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过Masturbation(手淫)”。

    这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难道王非用“摩擦”这种少见的性偏离方式取代了多数人都(曾)有的手淫行为?他说Masturbation而不直接说“手淫”二字,是不是在运用“隔离作用”这一心理防卫机制?

    29岁的王非有过遗精和正常的性爱,但的确从来没有过手淫。他说,他从心底深处讨厌这种行为。于是,我们之间又有了“对一个男人来说,到底选择手淫还是摩擦淫更好”讨论。

    结果不言自明。王非答应我,他会在感到老毛病将要犯时选择我所推荐的手淫方式发泄掉自己的性能量。(这不是教人学坏,而是一种已为性治疗学家认可的性治疗方法。)但是,他没有答应我“尽快结婚,通过合法途径宣泄性能量”的建议。

    性治疗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那天我们还算愉快地分了手。自此之后,除了我的电子邮箱内出现过他“十分感谢”的邮件之外,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我不知道现在的王非怎么样了,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还会与像王非这样的人相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窦泽燕:十分感谢,是来访者找到了温暖的怀抱~~
      • 兔莴苣:我觉得老师在来访者面前用“性偏离”来代替“性变态”的说法会让来访者听来会更舒服,态度也更中立。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时,不先入为主,没有成见,保持中立这也正是优秀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原则。老师总强调关注的不是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是维持问题的目的,王非的性偏离也属于心理的一种防御机制-转移。(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系的对象,叫做转移。通常,将情欲转变为行动,并直接指向激起反应的对象。由于所转移的新对象给人的情欲以较不充分的满足,而所压抑的情欲并未消失而蠢蠢欲动,以致当事人只能反复地转移。)
        老师让最好串联起来评论的部分,打问号❓的括号中我尝试填了几个词觉得都太过片面,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咨询师面对的终究是单个的活生生的来访者,同样的症状却有不同的维系目的,干预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也许最合适的就是❓
      • 怒放的叶子:“情欲本身一般并无所谓好坏,只是满足情欲的方式方法和行为有好坏之分。”

        只要不违法和不妨碍别人,每个人都有追求性福愉快的权利。然而,因为社会和家庭给我们灌输了太多的“禁忌意识”,导致我们追求“性的愉悦”的权利意识相应萎缩,有意无意地压抑自己的情欲。

        王小波曾说:智慧、有趣和性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三件事。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活得很压抑,而压抑的成人通常会比较乏味,因为压制的代价必然是生命活力的削弱,以及”性趣“的缺失。同时,过分的压抑还使我们对自己的情欲缺乏了解,对自己缺乏了解,当然也找不到满足需要的恰当途径,可被压抑的情欲总是要寻找出路和表现它们自己,如果不让它们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方式表现和满足,它们就要借助于其他防御机制,以扭曲和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心理冲突的变形便出笼了。

        在“伦理自由”的层面,“性”更是举步维艰,整个人类的文明史都在对之围追堵截,早已滴水不漏。生而为人的很多耻感和罪感,都因“性”而来。问题在于,我们其实很难“控制”情欲本身,所能控制的只有情欲在行动上的表现,于是人类演化出花样繁多的“性行为”。

        道德感太强的人很难成为好的咨询师,因为心理治疗的原则之一是,文化的某个方面或因素,即使它为很多人所接受、认可,如果它不利于甚至有害于心理卫生水平的提高,也必须加以反对,这是心理治疗者的一种根本态度。因此,即便来访者有着令人无法忍受,且为社会道德所不允的偏离性行为,咨询师也不能用大众的伦理道德观来对其进行抨击。当然,这并非要求咨询师放弃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而是说,咨询师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需要暂时搁置自己的道德判断,以好奇开放的心态,与来访者一起探讨,寻找通往源头的路径,并找出有效对应的方法。

        总而言之,渴望性的满足是人性使然,因性是根本的生命动力之一。关于性,既有主观层面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又有生理层面的刺激与反应。其中,内心的感受或主观体验,通常具有相当的惰性或持续性,而不随意的身体客观表现,如生理变化,不由自主的肌肉紧张或肌肉收缩跳动,在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任何人都无法仅凭意志的努力,直接而立刻地消除。有时,越试图控制,反而愈加强烈而持久,同时,一个人的注意力和精力,越是集中在企图控制这两者上,满足需要的有效行动越被耽搁,甚至从根本上被扼杀。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意志的局限性,承认个人意志的这种局限性,意味着自我接受——接受控制不住这个心理的事实。

        另一方面,意志的能动性体现在对于随意的肌肉活动,如言语,行动,表情等的控制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意志能有效地直接控制行为。因此对于各种性偏离现象,一方面需要让来访者接受无法凭意志力予以控制的心理事实,一方面需要协助来访者找到满足欲望的合适而有效的行动,行为愈有效,欲望的满足愈充分,问题的解决愈彻底。

        在此,咨询师还需要小心警惕,避免陷入“应该之暴虐”,即避免从“应该”或“不应该”的角度出发看来访者的问题以及分析其行为,而是从“我喜欢”,“我愿意”,“我要”的角度出发,对来访者的行为给予合理的解释以及充分的理解。

        人人都有情有欲,企图消灭情欲是反人性的,情感的表达和欲望的满足是人的一种权利,尊重自己权利的咨询师倾向于将心比心,也会尊重来访者的权利,这是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

        不接受自己,也就很难接受和宽容别人。反之,接受和宽容别人,也会拓宽对于自我的接纳。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便是处理性偏离的个案,也会在经历最初的不舒服体验之后,获得超出预想的收获,起码因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又增加了一份见识!
      • afecc44edfa6:虽然重口味,但真的是挑战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夜里做梦都在写文写文,但真的是涨知识了,感谢李老师!
      • 爱变心理战志清:我不知道对王非来说“摩擦症问题”和“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没有羞耻心”,这两个是否互为因果,总感觉应该先处理他的无羞耻心的问题(如果王非愿意改变的话)。
      • 王瑞卿_心理咨询师:面对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咨询师从不站在法律和道德的高度去横加指责和评判,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理解,需要找到的是问题背后的成因,需要缓解的是性能量宣泄方式与超我、社会现实不允许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痛苦情绪,真正协助求助者找到合法、合规、合理的宣泄方式,毕竟,性的发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成人之间、双方自愿、安全无伤害。

        作者:王瑞卿_心理咨询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e5a10eeee6c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 爱变心理战志清:符合摩擦症的判断标准诊断为摩擦障碍的人首先是病人,获得性满足是未征得别人同意的,所以从从法律上和伦理上是不被接受的。从李老师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王非对自己的行为是有自知力的,他并不以“自己被压抑的性欲通过这个独特的方式发泄出去”为耻,证明他不想改。我很好奇性对他来说为何这种性满足的驱动力会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明知道早晚会因为这事被抓起来的情况下还愿意铤而走险。
      • bluecafe: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性方式的复杂程度超出一般人想象。性中有爱有恨,有创造有摧毁,是生与死的交汇。性好像惟独不能是全能自恋,因为性总是要发生在关系中,即便自慰,也都会有一个想象中的关系。
        所以武志红老师的观点是: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身体上的袒露,也是心灵袒露的隐喻。在各种情感关系中,一旦有了性,那么这份关系的重要性,通常就会超越其他。
        性与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时,是美好的。性爱必须是完整的,才是这样,如果性和爱分离了,会变得很不一样。
        故事中的男主角正是因为与女孩的关系突然被切断,产生了巨大的悲伤,他一次次去电影院,就是想重温那份关系带来的美好。而偶然的机会让他获得的性快感,尤其是第一次性快感,其实是残缺的,是跟爱分离的,所以出现了性偏离。
      • 清净_6584:对于我来说,“性耻感”刚刚消除,老师文章里所提到的真实案例,我也只是从媒体和教科书里听到过。像老师所记录的那个年轻人整个“发病”的过程。让我着实又上了一课。所以,私下还需要再去复习一下老师讲的“恋物癖”“露阴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
      • ea4d1726cc8a:从“恋物癖”到“恋物症”到“恋物”的变迁,可以看出对一个“人”的尊重。警察关注的是一个人的“罪”,医生看到的是一个人的“病”,心理医生关注的是一个病的“人”。看起来好像是文字游戏,但是给予一个“人”的关怀是天壤之别!
      • 穆占叶1:尊重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永远先于并大于问题。充分理解接纳了问题的存在,在“人”这个层面上工作,来访者才打开心扉,让我们进入他们的心理世界。
      • 猫猫在路上:学习了不太正常的性知识,正常与否都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所缺乏的,是当时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表所不耻教我们的,特别感谢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不再避讳这个话题,可以大胆的说出这个话题,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个飞跃进步
      • SZ_68de:流氓不可怕,就拍流氓有文化。虽然能理解主人公是“病”了,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他想得这样的病,甚至还有些引以为荣?
      • 上X青:今天刚学习了摩擦症,这是病得治,魔鬼的步伐一步两步……
      • 聆心2016:所谓“罪”,“德”,“病”等,不过是人类基于社会化的需求人为赋予的概念,是形而上的产物;而性,貌似形而下,却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源动力,需要被尊重和保护。
        所有的“性偏差”,是偏离人为设定的社会化框架。心理咨询师如果跳出这个框架看各种性行为,就会像看待自然界生物的多样化一样,可以更好的对待和引领“性偏差”求助者。
      • 王明鹏:1.性在国人心中是可做不可说的,避讳至深一方面来自社会压力,一方面来自个人特殊经历。文章谈及的“摩擦淫癖”偶见报道,类似的还有露淫癖、窥阴癖等。其实对于性的态度随着社会发展变得宽容了许多,比如有关手淫、同性恋的讨论与认可就是例证。更多点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白四达”。
      • 于丽萍_ylp:这种行为真的是于法律和伦理所不容,但作为咨询师,要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不能对来访者做道德伦理评判,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觉察。
      • 33053de55913:还记得那时我是17岁的时候,有一天和朋友逛街,迎面走来一位男士,距离我们七八米时那男的突然把裤子脱下来了,吓的我俩扭头狂奔。那时觉得这人很恶心,思想很坏。后来才知道这类人心理有病。怎样预防才减少这种病呢?
      • d1c478a3c7ec:我十五年前在公交车上遇到这样的事情,当发现不对劲,低头发现变态者的变态行为时,我内心的愤怒喷涌而出,之后略做调整情绪后上去给了变态者一个耳光,此后不解恨,脱了高跟鞋,狠敲一通。直到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忍气吞声了,现在再想起来内心肯定不会平复,当时的壮烈之举,排解了愤怒情绪,收获了内心的力量,同时也给了变态者教训。
        当然也是因为在公交车上,摸准了变态者的心理,周围环境相对安全,甚至会得到支持和帮助才敢如此解恨的狂揍他。
      • 晨扬_7af5: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看老师们的回复,这类问题还是很多的
      • 千江的月:对于"性"这样一个敏感而禁忌的话题,心理专家看到了与公众视角不同的另一面。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与科学的不断发展,正确认识性,对待性,可以减少很多心理问题的发生。
      • 青玫_2989:性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性身份障碍如易性症,
        性偏好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
        性指向障碍如同性恋等。
        性心理障碍患者触犯社会规范,不应一概认为他们道德败坏、流氓成性。
        性心理障碍不能等同于性犯罪。性行为障碍者如果将其歪曲的冲动予以实施,干扰社会秩序时,应予追究责任。
        性心理障碍治疗较为困难。我曾接诊过一例恋物者的母亲,几例同性恋者以及他们的家长,他们咨询的目标并不是改变自己的性取向,而是如何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生活,如何和家人、爱人更好的相处。
        性心理障碍者和常人相比,要面对更多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还有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压抑,患者自身及家人往往感到非常痛苦。
        咨询师面对性心理障碍者尊重、理解、接纳、支持的态度,是对这个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体现。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有时会困惑自己是否为"同性恋"者,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同性恋可以是性发展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的表现。
        这段心理时期大致发生在14~18岁,是指同性间的爱慕型情感,是正常的心理体验。(摘自第7版精神病学)
      • 付海霞_3107:心理问题不会因为学历高,各方面都出色就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是敢于面对问题。
      • 784e0c2f8f6e: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见怪不怪,不受其累,世间因差异而精彩。
      • 248c6a5b969b:敢于直面心理问题的人太少了
      • Z沙漠胡杨:已从事十几年心理咨询的李老师,举的是十年前的个案,但各种偏移并不稀奇,从侧面可知走进治疗室的是多么寥寥无几。你有病,医生有药,何必躲在角落里伤害和自我伤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陶然_0e27:“变态”是病,大众觉得恶心,讨厌,深恶痛绝,他们,也同样是受苦之人!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对这些知识有更多的普及和了解,更知性去看待这些异常,或许,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点一点变得不一样!
      • a61eba0975f6:我们家是女孩,养女孩在性方面挺操心的,老师性教育从多大年龄跟孩子普及。
      • c2bfe4be48f2:今天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才知道那些令人恶心的摩擦癖、暴露癖、恋物癖等,竟然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疾病。对待这种病人,我感觉讨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份怜悯,这种病就是一个提醒,提醒他们童年的一份未满足或偶然链接。既然是病,仅用法律的惩罚、道德的评判,是不能治愈的,甚至会越禁止越强化这种感觉。因此,一是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患病者知道这是一种疾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治疗。二是广大受骚扰女性要勇于揭发,让患者在满足快乐的同时感受到痛,只有痛才能促使他改变。三是心理咨询师多一份好奇,以包容的、积极正向态度的引导求助者自我疗愈。四是各位家长要注意,要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有意无意的刺激孩子的生殖器。
      • 欢喜张:老师在后面的一篇文章里讲到荤段子是在释放性压抑,很多人不能认同,是因为大家还都将性局限在婚姻的框架里了。性为何物?性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我还是习惯将人比做动物,思考一下性对于动物是什么?性对于动物应该是像对食物、水、睡眠一样自然和不可或缺,可能会因为个体的差异需求略有不同,但是当发生时乃发生,有需求的时候甚至会用决斗的方式去获得,可见它对于生存具有很强的动力。可是为什么和吃喝拉撒睡一样重要的性成了见不得光的事了呢,这就要和婚姻制度的产生谈起。

        婚姻制度是建立在交配权,也就是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很多人把性局限在了婚姻里,并赋予了道德的束缚,使这个原本自然不过的行为蒙上了一层隐晦的面纱,谁都离不开,可是谁都不敢提,所有婚姻以外的性都是不道德的,都是受谴责的,应当收到惩罚的,性代表了罪恶,代表了不洁。几千年的文化,将性压抑压抑到了潜意识里,让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存在的合理性。
        欢喜张:@日照慈源心理工作室 我写了《摩擦症.性.婚姻》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580939d81ac6
      • 李宜秦:学习心理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L一钧:大部分女性都遇到过“性变态”。很不幸,少女期的我就曾经在公车上多次遇到……至今尚有阴影……摩擦癖多源于童年心理固着,性压抑转向。可以算一种疾病。但违背伦理,我国法律对在公众场所窥淫或者摩擦癖的发作一律视为猥亵罪。他们多向小姑娘下手,而受害者忍气吞声的同时也是对"摩擦癖者们"一种"正性强化"……所以,勇敢的站出来大声呵斥,向路人求救才是正道。
      • 曲晓岩:对理论没研究,只能谈点儿理解了……歪不歪的,说了才知道。
        想看歪解的,可以点击
        https://www.jianshu.com/p/07ab3d3b227a
        关注我哦🤔
      • 流动的温暖:越神秘越好奇,普适“性”。
      • 在温暖的阳光下:跟同事逛街时曾在一条偏僻的路上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对方有露阴癖,当时我们两个小姑娘吓跑了,犹记得对方脸上很满足的笑,后来跟同事们聊起来,发现这个人经常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出现,我们喊他(性)变态,现在想来他更应该是心理变态,真想知道他现在还在那条路上出现不?想探究一下他的心理😂
      • 王振法:心理疾病形式多样,除了法律和医疗之外,多学习多了解,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揭开神秘面纱,按照有效的方法去解决:pray::pray::pray:
      • 孙丽芹_520: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 唐铭含:不抱着求助目的的咨询者,他所表现出的探讨的兴趣和对于向咨询师显示对自己情况足够了解的优越感,是真的没有内心痛苦,还是一种防御的表现?心理动力学认为,性与攻击是人类的内驱力,不回避、不压抑,才不会出现问题。然而,社会对性的谈论多半讳莫如深,让很多人有了疑问也没有明晰的求助和了解的渠道,这样使得性少数的群体成员,容易陷入到自罪的心理或是违反社会规范的困境之中。案例中的摩擦症患者,教育水平较高,是高级技术人员,少年期有与初恋的分离与性压抑。根据性偏离的定义(性偏离,又称"性歪曲"或"性精神病态"。凡是在寻求性对象和满足性欲的方式上与常人不同,并违反当地社会习欲的性活动和性表现都是性偏离行为。),摩擦症属于性偏离行为,与道德品质问题有所区别,难以通过教育和处罚得到纠正。但是此类行为对施予对象会造成精神上的伤害,触犯了他人的权益,也触犯了法律,故而在法律层面,将其定义为违法行为,道德伦理层面定义为流氓行为,在医学层面定义为性精神病态,这些都是通过对行为现象本身进行处罚纠正进行处理。在心理层面,需要了解其产生偏离的原因,因摩擦获得性快感属于儿童期的方式,案例中的人虽然可以进行正常的性行为,但是没有多数人所采用的手淫方式,同时对摩擦可以带来的性满足明显优越于正常的性行为(不同意通过结婚来解决性需求),说明其对性快感获得方式还停滞于童年期,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再选择相应的方法帮助克服。当然,首先是求助者本人有愿望去克服。
        不同的定义和观念逐渐发生着变化,恋物癖到恋物症到恋物,能够看出对于性少数的接纳在慢慢演变。如果不自罪、不自伤、不牵涉他人,那么性少数也并非认作病了,恋物的定义变化即可看出。曾经有求助者开门见山就告知我他是同性恋,担心被家人知晓,其他人毫不在意,现在想来那也是他的防御,其实很在意,可惜自己能力太弱,仅仅一面浅浅相谈,并没有帮助他什么。李老师强调过,不要只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听他怎么说。形式比内容更加透露出了真相,目前我的体会还不够,继续修行。
      • 当下宁静:“今晨的文章涉及到性和性偏离。性和暴力永远敏感,因为它是动力,如果没有这一动力的驱使,就不可能有《金瓶梅》和《水浒传》的传奇!”
        从心理层面看,性是一种能量,能量只能转化不能消失。于法律、伦理、心理健康层面而言最好的转化方式是在婚姻内通过合理的途径宣泄性能量。对于无法通过婚姻解决的性偏离患者,性治疗专家和心理医生建议转化为与自身的性关系,如性幻想、自慰等,这也是性治疗学家认为安全的、无伤害的性能量宣泄方式。
      • e9eb5bc95fe1:这篇文章真好,看了好几遍。
        李老师为他具备”能放下常人的有色眼镜,从而和“奇怪”的人平等对话的能力”而沾沾自喜。
        这种能力还真不是训练就能具备,与其眼界、阅历、经历、天赋密切相关。
        👍👍👍
      • 杨芳_沙盘游戏师:案例中的求助者已经触犯了法律,是一种犯罪行为(法律),一般人会从道德层面予以谴责,认为是一种“耍流氓”(伦理)。其实摩擦症是一种病,一种性心理变态(医学),它不等同于流氓行为,两者是有区别的。流氓行为完全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而摩擦症患者是性取向发生了偏离,他们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表现良好,没有什么劣迹,文中的求助者就是一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社会精英人物。但这种行为使作案对象受到精神上的损害,因此是性骚扰的一种。
        摩擦症通常是发生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性心理发育受阻的基础上,多有性压抑的经历(心理)。我们可以看到,求助者之所以形成这种癖好,是和他幼年时的一段朦胧的情感经历有关。治疗中可以采取
        1 认知疗法:帮其找出致病原因,行为产生的根源(儿童期的方式来宣泄成年的性欲)。
        2 行为脱敏疗法:有欲望时用肉体的疼痛制止摩擦症的发生。
        3 支持疗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精神和治疗上予以支持。
        4 转移注意力:充实自己,拥挤场合保持和异性的距离。
        5 精神分析疗法:时间比较长,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逐渐克服摩擦症。
        “心病还需心药医”童年的分离创伤加青春期性萌动的压抑,以一种变态的行为方式呈现,迟迟不能愈合。让求助者看到这一点并配合多种治疗方法,会慢慢发生改变。 如果在我的治疗体系里,可能会让求助者回到当初的场景,去完成“告别”这一环节,处理积压下来的情绪能量,再回到现实层面。
        回想美好的青春,和多少摩擦症患者擦身而过! 每一个变态的背后,都有着曾经的美好和创伤记忆!

        作者:杨芳_心理咨询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d89de5f9ed3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 苗尔平:刘瑜说“这是些在另一个层次实现均衡的人”
      • 刘丽囡:人是解释的、自我中心的物种,“顶先生”王非真“变态”吗?他为自己的辩护甚至是那么理智又精致利己。还有“露先生"“抖先生”“窥先生”,那些没被送到过咨询室的“性变态”患者,他们是主动病了还是“被病”的?人群中“偷”到的快感被不断强化的事实最让人难过
      • 林意_3a87:今日作业尺度偏大。

        一个抱着探讨而不是咨询目的的“求助者”来到咨询师面前,在他坚定地以性变态和摩擦淫癖给自己定义时,老道的咨询师先“通过和你的接触让我增加一份阅历和经验”来夯实信任基础,然后再以亚文化,性少数人群,同性恋“朋友”,少见的性方式制造和对方给自己所贴标签的差异,步步剥离其对自己行为的评判,从伦理上减轻罪恶,医学上认识到不是病,最后建议其以对社会无害的方式做替代来达到同样目的。

        过程清晰。

        我师在描述各种五花八门的性时涉及到的人共性就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帅,文质彬彬,心疼之,可惜之,本篇再加上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简直恨不当庭释放之。

        法律和道德谁是谁的补充?

        没有法律的制裁他不会来到咨询师面前,即使来到了,在描述经历的时候,他是优越的。

        替代是个赝品,赝品是个好东西,然而赝品总是不被待见的。

        关于结婚的建议,他不是没没采纳么?
      • 心语花香:作业:个人理解:恋物只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恋物癖,是指在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这已经违背了道德规范甚至触犯法律。恋物症是一种病,没接触过这样的案例,只能通过书本和大家的交流中了解。
      • 沧海明月_7cea:但愿他真的康复了
      • 怡然风轻:假如没有情绪困扰,一个人的性方式只要满足“成人之间、双方自愿、私密场所”的条件,就无可厚非。
        王非的困惑来自于因大众不接受遭遇惩罚、场所不私密、对方不情愿。老师给予的指导方法是否有效,不得而知。
      • yy点点:没有价值判断,这是咨询师需要做到的,对那些道德是非分明的我们来说,保持中立又有多难😓甚至这篇多不想转发,的确是考验🤐
      • 大力133338:感觉像小说,故事情节比起来性知识的传播更让人感兴趣。🌺🌺🌺🌺
      • 晋春77:性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了解完善自己,看似衣冠楚楚,靓丽动人的外表下有多少颗健康的灵魂呢?无关乎年龄,身份,背景。感恩李老师的慈悲心,让每个人更清哳自己。
      • 天朗气清_d2f2:怎样让这样的来访者成为求助者,太难了。
        e9eb5bc95fe1:@天朗气清_d2f2 来访者从你这里感受不到平等
      • 3763c4477473:性兴奋如果没有大脑的参与是不能尽兴的,王某选择在拥挤的人群去做那事儿也是为了激活自己大脑兴奋的记忆,估计老师的办法可能是让他有性冲动的时候回忆他那些美好的记忆自慰,这样就可以无害了。
      • 七月的简书:这种心理疾病患者真的呼吁他们寻找帮助赶紧治疗,因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高中阶段做车遇到过一位恶心至极的男士,邻座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高中校园里遇到偏僻的路上一位暴露生殖器的患者,想起来就很痛恨和恶心。虽然知道他们有病,就算有病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总是你的不对了。
      • 王冬青_a475:治疗的关键是患者要有迫切接受治疗的愿望。从头到尾我都没看到这位“顶师傅”他痛苦吗?想改变么?
        李克富:@王冬青_a475 “顶师傅”: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我首先感受到老师对每一位来访者的尊重。
        有些行为可能需要用另外一些行为来替代,然后慢慢改变,消除。
        文中王非这种行为,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在老家来往淄川的公交车上遇到过,真的很讨厌,很讨厌。那时,只觉得一个大男人在车上占人便宜,心里肯定有毛病(注意,我用的是心里,非心理,这是当年一个小女孩的真实想法)。好像有一次还骂了对方,对方一声没吭。想想自己胆子真大,万一他要是打我,我也只能白挨着。
        现在知道,这是心理变态,是病,得知。
      • 艺味深藏:涨姿势,原来真是心理疾病……

      本文标题:李克富 | 我过去讲的案例,又成了正在发生的事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av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