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大理,走在青石板路上。不免有些失望。大理古城,古是古些,但朴已不在,侠客已不见了踪影。街道两边铺肆林立,游人如织。武侠的大理,只能在梦中追寻,走在古与新混搭的街上,心里不免有些怅然。
缘识大理,得助于金庸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年少时内心总有一些不羁与狂放,热血与豪气,而武侠小说正好给我那颗不安分的心找了一个宣泄的窗口。那时起大理便成了我心中的武侠符号。
《天龙八部》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当时年少,里边的爱恨情仇全然不懂,贪嗔痴更无从说起。单单喜欢里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更喜欢遇事能动手便不吵吵,先过两招试深浅。胜负见分晓后,在理论。要想战胜敌人,先从气势压倒敌人。先兵后礼,若没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谁会听你的大道理啊!就好比当前的中国,自身强大了,在世界舞台上,话语权便多了,说话也有底气了。
那时起,大理便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武侠的印记。天龙寺便是这印上的印字。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的南帝便清修于大理的天龙寺。而多情的段氏父子,则为大理平添了一分浪漫与柔情。大理集武侠与多情于一身。而我最爱她的武侠。而今的人们更多爱她的浪漫与多情。曾经因一封温情的辞职信而红极一时的心理老师顾少强,也因艳遇大理而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找到自己的世界。比起小说现实中的大理不在武侠,更多的是浪漫与商业。但我仍然不愿丢掉大理的武侠印记。
虽说现在是和平年代,法制社会,打打杀杀被人们所不齿。但青春年少的我们,谁不曾轻狂过,谁不曾鲁莽过,谁不曾热血沸腾过,暴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因,野蛮亦是一种文明。而武侠小说便是我们文明发泄暴力与野蛮的窗口之一。大理则成了我心中的武侠圣地。更是我难解的情结。
由于时间仓促,当地导游既是出于保护,更为了商业目的(多次消费,想看下次再来)。带我们简短游了几条街,便将我们带出了古城。
虽然有几分失望,但那毕竟是小说。现实总是苍白的让你暴躁。感谢金老爷子给我们幻化的另一份美好。
带着一丝的幽怨,走出大理古城,我便在朋友圈发了“大理不武侠”的感慨。以此来慰告我的武侠情结吧!
此文写于2017年6月份,公司组织的一次云南七日游。翻看旧作有些怀念,遂附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