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龙《告别香巴拉》试写续篇1,苏恩)
明觉本科毕业后放弃了进入华尔街投行的机会,继续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他要像爷爷一样追求一份有利于祖国、甚至有利于人类的事业,而不只是关注自己的日子。他相信,爷爷在天之灵一定会为他感到骄傲的。
想到爷爷的在天之灵,他心底拂过一丝不快。为什么好人没好报、祸害遗千年呢?可是,为什么他心里尽管有些不快、却没有强烈的复仇动机?
芝加哥的风真是名不虚传,傍晚了风还这么大。
从图书馆出来的路上,明觉看见前面有位姑娘。只见她的红围巾一角被风吹起,还没来得及去抓,又一阵疾风把另一角也吹了起来,整条围巾被吹到了空中,画着美丽的弧线摇曳。姑娘着急的看看空中的围巾,又求助似的四周看看,与明觉四目相对。
“你好!”姑娘指了指空中,“有办法吗?”
“现在没有,”明觉看着空中摇曳的围巾回答,“如果它落到树上就有。”
说话间,那条围巾还真向着旁边的老橡树飘去,可最后落在了几乎树梢的位置上。
“这么高,没办法了吧?”姑娘问。
“没问题。你帮我放哨,别让校警看见。我上去给你取来。”明觉一边说,一边开始爬树。对于从小在悬崖绝壁上攀爬的他来说,一颗树算什么。
“太谢谢了!我叫冉冉,冉冉升起的冉冉,教育学院的。”她接过明觉递过来的围巾,微笑的脸上有一对酒窝。
“不客气。我叫明觉,不明觉厉的明觉,经济学院的。”
如果真有一见倾心,完全可以用在此时的明觉身上。虽然他不断以报效祖国和为爷爷爸爸鸣冤复仇提醒自己还不到谈儿女私情的时候,可他日思夜想就是冉冉升起的红围巾和那对迷人的酒窝。
经过三个月茶饭不思的思想斗争,明觉终于决定去找冉冉。因为上次连电话也没留、微信也没加,他只能去教育学院和图书馆碰运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傍晚,他们还真在图书馆门口遇到了。
“明觉!这么巧!”冉冉抬头看见他,“上次有事走得急,今天请你喝杯咖啡吧,如果你有空的话。”她修长的脖颈上还围着那条红围巾,刚刚盖住栗棕色飒爽中短发的下沿儿。
“哦!跟女神喝咖啡,当然有空。”明觉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随意,以掩盖他是特地来求偶遇的目的。
冉冉足足有一米七五高,在亚裔女生中绝对是相当突出。明明身材苗条的她,却不穿紧身衣服凸显自己的身材,而是穿着宽松的灰格子夹克和喇叭牛仔裤。
他们来到咖啡馆,选了一处靠窗的地方落座。冉冉脱下夹克,贴身穿的是宽松的黑色小衫,与红围巾搭配很悦目,挺拔的锁骨在围巾后若隐若现。她高高的鼻梁、尖尖的下巴,有股儿泰勒斯威夫特的气质,清新而雅致,扑闪扑闪的睫毛下是一双充满灵动的眼睛。
两人从刘慈欣《三体》聊到郝景芳《流浪苍穹》,又聊到刘宇昆的丝绸朋克,从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聊到音乐剧《猫》,从勃拉姆斯和瓦格纳聊到了泰勒斯威夫特,从拉斐尔聊到梵高和莫迪利亚尼... ...
“真没想到,我们这么能聊呀!”冉冉看看表,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半小时。
“是呀!相见恨晚的两位文艺青年。”明觉说道,心理暗地希望这句话中的“两位”可以很快变成“一对”。
“跟你聊天,感到非常愉悦。”两人同时默契的微笑点头。
时间已经不早,两人各加了份糕点,就算今天的晚餐了。反正,他们已经填饱了精神食粮,还有感情食粮。
美好的时间过得总是太快!咖啡馆的时间一晃而过,步行回住处的时间更是短的不可思议。
“我还有机会再找你吗?”明觉问。
冉冉点点头,晃动着右手纤细的手指与明觉再见。
很快,一位哈耶克的门生、一位杜威的门生,这对来自中国的青年男女,在芝加哥,走到了一块儿。巧合的是,两人竟然都是来自北京,如果明觉也算来自北京的话。
冬去春来,又夏去秋至,两人恋爱一年了,都庆幸自己找到了对的另一半。冉冉似乎不太愿意谈及自己的家庭,明觉对此求之不得,因为他自己的家庭更是无从说起。
【注】10/25读罢郭建龙《告别香巴拉》,我发自内心的由衷喜欢。因为作者还没出续集,我就斗胆试写为原作书写续篇,10/28成稿。有借用原书的人物,也有新创的人物,故事主线承继原作而来,自以为突出了和谐的主题,也为主要人物安排了一个颇为圆满合理的结局。这些续写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练笔和交流之用,若涉及侵犯,请联系下线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