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超系统最自然也是最易操作的方法,是找同一个作者的多部作品甚至全部作品来读。读某位作者的某一本书所达到的深度是没有办法跟读同作者的所有书相比的。若只读一本书,我会感觉,书里面总有些东西我无法完全理解,这是因为单个的知识背后是一个体系,而作者在某部作品里表达的往往无法穷尽他所有的想法和知识,呈现出来的仅仅是他整个知识体系的冰山一角。《精进二》
![](https://img.haomeiwen.com/i8678948/8ac7cf761446edf5.jpg)
对于我来说,这属于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特别适合用于研究大师级人物。结合自身所在行业来说,就是寻找行业内的神人,然后把他所有的书籍找来翻阅学习,了解他的思想体系。
关于这一点,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曾经谈过他的学习方式,但他执行得更为彻底,他不仅仅读大师的书,还连续旁听六个学期的课。
有一次,赫舒拉发(J.Hirshleifer: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卓越经济学教授和名誉退休教授。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和《力量的黑暗面》。美国文理科学院和计量经济学会的会员,曾任西部经济学会的会长、美国经济学会的副会长,后者曾提名他为2000年的卓越会员)在课后来问我:“你旁听了我六个学期,难道我所知的经济学你还未学全吗?”
我回答说:“你的经济学我早从你的著作中学会了,我听你的课与经济学无关——我要学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他这么讲道,“我细心观察他们的思考方法,在其中抽取那些一个非天才也可用得着的来学习,久而久之就变得甚为实用。但因为被我偷“思”的人很多,我就综合了各人的方法,作为己用”。私以为,多接触牛人,也是为了偷思之故。
在读书的过程中,大家各有各的见解,以前总是见一个学一个,但却不知,万家有万家的心法,书海茫茫,而我却只得这一生,无法一一深度体会,那么便只取一二,学得真传,便可傍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