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哪吒闹海》,是喜欢哪吒恣意挥洒的人生,喜欢他本领高强、惩恶扬善,喜欢他一身正气、不受束缚。
但总觉得他活得太憋屈——空有一身本事,最终却因为备受龙王要挟的父亲,被逼自刎!
直到刷完《哪吒之魔童降世》,顿感心中舒畅,憋屈了多年的愚忠愚孝终于消失了!
哪吒、李靖、哪吒之母李夫人和龙王三太子敖丙都以全新的设定和形象出现,让人赞不绝口!
在孩子教育方面,令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共同养育
终于不再是丧偶式育儿了!
这一次,哪吒从出生起,父母就与之相伴——甚至在哪吒出生之前,李靖也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共同目睹了哪吒的降生。
李靖和李夫人之间,既是一个共同养育的团队又各自有其独立性。
李靖是温和反抗派,自始至终都不认命,从他上天庭寻找解咒渡劫的办法,到最后送给哪吒的平安符,一直都在试图和哪吒的命运抗争;
李夫人则算是认命派,她自觉改变不了命运,但不论哪吒是否魔丸转世,也不论他能活几年,他仍然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为此,她不惜尽一切努力,珍惜此刻,陪伴哪吒。
即便双方育儿理念不同,对现在和未来的期许不同,他们都在肩负起为人父母的职责。
2、爱和陪伴
李夫人需带兵捉妖所以陪伴哪吒较少,但即便如此,她也会抽空陪伴哪吒。
李夫人陪哪吒踢毽子那段,观影时大家基本都笑声不断——陪!再累也要陪!
这想必是如今很多职场妈妈的切身体会——肩负捉妖(养家)重任,只能一回家就多陪孩子,还想尽量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如果李夫人能再多陪哪吒就好了——偏偏她不能;如果李靖能再多陪哪吒就好了——偏偏他也不能。还好,他们有更好的替代选择:太乙真人的陪伴。
太乙真人陪哪吒玩得十分畅快,也教给哪吒一身本领——更重要的是,他几乎无条件地接纳了哪吒魔丸的天性,然后予以引导。
3、规则和边界
电影对养育孩子的「规则和边界」的探讨,也很贴切。
父母吩咐命令“不要出门”,是一种规则和边界;
太乙真人给予的金刚圈,也是一种规则和边界——挣脱了金刚圈的哪吒入魔后,谁的话也听不了,正是映射出「没有限制的自由,绝非真正的自由」。
为什么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他不听?
这些规矩是否一开始就有问题?或者只是父母认为重要,但孩子并不认为重要?
转化为孩子内心认同的规则,才是最有益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应该如何将二手经验尽量地形象化,让孩子理解和认同呢?
除了需要父母的智慧,学校老师的有效引导也不可忽略。
4、价值感和归属感
行为出现问题的孩子,一定是价值感和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
哪吒就是如此。
他一再想要证明自己,却一再被百姓的偏见、孤立所打击。
他想要出门玩,被大家惊呼妖精,而遭到歧视;
他救出小妹妹,却被大家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抢走了小妹妹而谩骂;
他苦练一身本领,想要降妖除魔,却被嘲笑说他自己就是妖魔……
他从争夺关注,变成争夺权力,最终走向了自暴自弃。
也正因为受到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哪吒才会对纯真的小妹妹拔刀相助,才会对和他一同踢毽子的敖丙心存善念,甚至不惜自己一人承受天雷。
在这些真正的朋友面前,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保护小妹妹,说明他自己能惩恶扬善,对应的是孩子的「胜任感」;
敖丙对他没有偏见,一同玩耍,非常开心,对应的是孩子的「归属感」。
5
在父爱母爱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心理上更健康明媚;
知规则懂规则的孩子,则心有方圆,不会走上迷途;
拥有真正的朋友,并给予彼此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孩子,生活得更快乐!
米娜凯威,或许给不了孩子来自家长的陪伴和呵护,给不了孩子两小无猜的纯粹友谊,但是,我们是专业的“太乙真人”,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般的关爱和引导,教会孩子知礼、懂礼、有礼,让孩子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由内而外的教养,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成为人人称羡的“别人家的孩子”。
(编辑自网络,原文作者:Cecili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