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聚会,聊到婚恋这个话题,说来说去还是在谈如何挑选男人,如何评判这个男人合不合适,如何确认男人爱不爱你,最终有没有得出什么结论,只能透过对方细枝末节的行为来考察背后的真心。
我们无法依据一个男人恋爱期的行为来判断他是否适合结婚,因为恋爱时期的目的很明确,但是婚姻的时间太长久。可是恋爱中还是可以通过行为举止来判断对方的生活方式,挑选男人其实是在挑选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是生活方式?
百度百科的概念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
这个理念太大了,从个体,群体,全部社会成员三个层面去讲,而我们着重想知道个体的生活方式。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生活方式是由个体心理、信仰和对个体生活的个性化处理方式,以及他们性格中的统一特征共同构成,说的更熟悉一点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从生活方式可以窥探出对方早起的社会经验,而这些早起的社会经验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观点。
在恋爱中,除了分析他对你的好之外,还可以从行为举止上判断对方的性格及、处事方式及其生活习惯。有时候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以为这些小的差异不会有大的影响,相反在婚姻里往往是这些小的摩擦带来了大的麻烦。
小珍是我的同事,去年相亲认识的阿华,一个三十多岁的工科男。谈恋爱那会儿,小珍就觉得阿华的思想有些陈旧,但是阿华对小珍还算体贴,所以她也就没放在心上。只是有时候跟我们聊天时会提到几句,说阿华不喜欢九零后的女孩,不喜欢女孩涂指甲,做头发。觉得那些节日送花送礼物什么的,都是男人追女孩的手段,鉴于这样,节日也从来不会做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就是带着小珍去吃东西。小珍也没觉得谈恋爱必须送什么东西,也就没有在意,只想着只要他对我好就行了。
阿华品行端正,平时工作也很努力,不抽烟,不喝酒,对小珍和家人都不错。谈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小珍也到了结婚的年龄,阿华家里父母也在催,小珍想着这样也挺好,就结了婚。
可是婚后小珍的生活并不幸福,但是这种不幸福,并不是对方做错了什么,阿华还是会照顾小珍,还是在努力工作。但是小珍却感觉不到温暖,婚后的生活让小珍觉得跟阿华的想法差了很远。阿华觉得小珍应该像母亲一样超持家务,孝敬父母,可是小珍觉得现在父母都还年轻,让他们做点事情也没什么,以后自然会孝敬他们,小珍想要先买房而阿华想要先买车,小珍跟阿华沟通过多次,但是阿华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丝毫不愿意妥协。
小珍觉得婚后的生活很累,她没有觉得婚前婚后有什么变化,阿华还是像之前那样对待自己,可是沟通的不顺畅,让小珍越来越反感。阿华是家里的老大,他希望自己的老婆有大嫂的风范,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要操心,要把照顾家庭的重担从母亲身上接过来,让劳累的半辈子的老人享享福。可是小珍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出嫁时大小事情也是母亲在做,自己很多也不是很会,做的时候难免犯错,可是这个时候,阿华不是安慰,反而是批评。
到现在小珍才明白,阿华之前说不送礼物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背后,其实是告诉她,不要再做小女孩的梦了。他其实之前就已经在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在对待她,也在要求她要学会她应该做的事情,他是在以他的母亲为标准找媳妇,他要的就是那种吃苦耐劳的,相夫教子的女人。
小珍和阿华,两个人都没有什么本质的错误,但是重要的不合就在于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不是表面上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不同,而是生活理念的不同。这些理念是长期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后只会越来越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追根溯源,就是阿华的家境普通,幼年时吃过不少苦,当时母亲撑起了整个家,在他的记忆里,崇拜母亲。长大后也非常孝顺,对弟妹也很照顾,凡是都显示出大哥的风范,也希望自己的媳妇是母亲那样的角色,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家里大大小小的问题。
可是小珍出身较好,从小没受过什么苦,大学毕业也顺利找到工作,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家里的事情也都是母亲在照应,小珍就像所有普通女孩一样,觉得结婚后,顾着自己小家庭就好了,可是谁知道阿华还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小珍和阿华的最后的结果,小珍做了妥协,可是在她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她觉得自己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比阿华要多。
婚姻跟恋爱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是归根结底,恋爱还是婚前重要的阶段,是要考察这个未来跟自己一辈子的人。所以谈恋爱不仅仅是吃饭,看电影,压马路,如果你确定是要托付终身,不妨多考察一段时间,多细心观察,看看对方家庭的相处模式。如果你们的生活方式刚好相似,那是最好的结果,这个你们在磨合中就会更快变得和谐,彼此也不会去计较谁为谁付出了多少,因为一旦你开始权衡得失就必然祈求回报,否则心理的天平就要失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