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让学生回归“真实的写作”
文/张爱敏
“真实的写作”一是将写作要求化为无形的写作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地将要求内化为方法;二是学生进入的是真实的写作状态,有真实的写作情景,产生了真实的写作内容。
“真实的写作”包含三条含义: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美国密歇根中部某学校的一个二年级班级,该班的教师是富兰克太太,这个班很出名,因为那里的孩子进行大量的写作,在那儿也可以感受到社区的感觉。在进行社会生活的同时还伴随着这种生活的写作,使用最多的写作样式就是“书信”,比如贝特伯尔格正在开一家商店,学生们需要购货在商店里出售,为了有钱可赚,他们必须以批发价购买货物,于是学生们就给生产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和糖果的厂家写信。尽管不熟悉具有细微差别和复杂性的拼写,标点和句型结构,但这些学生仍然从事这种复杂的写作活动,而且很有说服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严格地讲,任何写作都应有明确的目标读者。真实的写作要求真实的写作目的和对象,同时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的作品。富兰克太太让学生写信是在生活,又是在写作。写一封情书,当然要以抒情求得共鸣;给生产商写封信批发货物,必须要清楚地说明推介;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探讨爱情问题,离开令女儿信服的说理则不成;至于歌德以书信日记的形式创作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则是把实用书信融入文学虚构的故事框架以求真实感人的表现力。
现实教学中,语文老师常常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一是真实写作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老师们仍然围绕“学生考场如何拿高分”的目标而进行结构和语言上的外围指导,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有效的内容,任何形式上的精美都毫无意义。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学情,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突围,学生应该就不怕写作文了吧。
让学生回到真实的写作,势在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