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的认知部分分享了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今天分享心理现象中的情。
“喜怒哀惧”,情绪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被保留下来了。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一类特殊的动机,能够帮助我们注意重要情境(通常是外部情境)并对其做出反应,也有助于我们与他人交流意向。也就是情绪背后有需求或者欲望,需求或者欲望激活身体指导生物体以满足自己,当需求被满足,降低需求的感觉;还有一种可能性,如果自己的需求或者欲望未得到满足呢?
情绪有哪些功能性
适应功能: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情况时,恐惧和紧张会帮助我们提高警觉,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
社交功能:情绪在社交沟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传达我们的感受和需求。例如,当别人感到悲伤时,我们可以通过安慰和关心来支持他们。
动机功能:情绪可以激发我们的动机和行为。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我们可能会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或消除不满。情绪的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有一个倒" U "型曲线,比如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让我们身心状态最佳,更容易考出好成绩,干出好工作。
组织功能:情绪组织着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积极的情绪对我们的工作、婚姻和育儿活动有着协调和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具有破坏和抑制作用。
情绪的构成分解
生理唤起,大脑认知解释,身体的主观感受和行为表达(镜像神经元让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情绪状态与意图)。
生理唤起:也就是情绪开关,激发情绪。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哭,家长烦躁。情绪被激发到唤起状态,可能的是激活了家长对孩子哭的大脑认知解释。
大脑认知解释: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给出自己的解释。比如:家长给出的解释可能认为孩子哭是孩子懦弱。还有其他解释吗?有,比如孩子害怕了、想要什么东西,想爸爸妈妈抱,只是在孩子哭的那一刻家长只剩下了一个解释,孩子懦弱。
身体的主观感受和行为表达:比如,体验自己的身体,在情绪被激活后,紧张还是放松?烦躁还是平和?会用怎么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想法?比如,孩子哭,感受到自己身体的烦躁,想打孩子一顿。
和情绪做朋友
情绪,我们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只是很多的时间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的存在也就过去了,尤其是和他人互动过程中,情绪流过我们的身体,没有被我们觉察到,它可能被压抑在身体的某个角落中。压抑的情绪如果长期储存在身体中,可能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出去,也可能一直压抑在心里形成“结”或者身体疾病。
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做朋友,练习自我觉察能力,看到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通过冥想;可以尝试在和他人互动过程中有意识的觉察自己的情绪,尝试看到自己的情绪存在,命名自己的情绪,是高兴、是恐惧,是愤怒,是悲伤,是嫉妒,还是烦躁?尝试看到情绪的功能,看看自己的情绪的背后想要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