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一个班上早读,开始之前让组长检查孩子们回家阅读打卡情况。
检查完,第四组组长报告说小W家长签字已经签到了今天。我看了看小W,他闪躲的眼神告诉我,这个签字可能是他自己完成的。
开学之初我便告诉孩子们,如果昨天忘了读,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坚持就好。但请诚实地告诉老师,并且从今天开始回家后认真读。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再次在全班做了说明,也小声提醒小W,让他从今天开始回家认真阅读。并让他第一节课后来找我了解情况。他默默点头回应。
可第一节课后小W没按约来,我临时有事也没顾得上去找他。接下来第二节是英语课。想着只能上完课再找他了解具体情况。
可上课一开始,小W便拿出数学小棒在手里玩,我眼神提醒了几次没用,便下去把小棒轻轻收走,并小声告诉他:这节课先好好上,下课再还给你。
被收走小棒的小W一下情绪变化很大,课堂活动不参与的同时,影响其他同学,整个课堂多次被打断。后来,只得请班主任老师先安抚,了解情况,我继续进行课堂教学。
下课后,和班主任了解到小W情绪激动的情况:前一天晚上,小W因为做语文作业和妈妈有了冲突,作业本也橡皮擦擦坏,没控制住情绪把本子撕烂了。因为害怕妈妈告诉老师,小W一直被难过和不安的情绪萦绕。本该完成的英语阅读计划也就没有及时完成。为了怕被发现,只好自己模仿家长签字。
听到班主任这样的解释,一下便释怀了:孩子从昨晚到现在一直都有情绪,这些情绪让他不能专注当下的事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让他不知所措。
班主任先和他进行了沟通,中午小W也主动来找我,说明了具体情况。
看到他诚恳而愧疚的表情,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在早读后及时处理、多了解孩子情况,后面那节课的事情也许能够避免?
其实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也会随时提醒自己,多观察,多了解,不给孩子下定义。因为我们的某个动作、某句话也许都会无意间影响他。
这件事后,我也在反思自己的做法,我想,也许下次再遇到同类事情时,我会更加注意这些方面:
理解情绪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我们也许很久后会忘了具体发生什么事,但当时那些不安难过的情绪却会影响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不管是带楠楠还是和孩子们在一起,遇到问题,我最先处理的是情绪。让孩子们认识他现在有的情绪,并给他们一些合理“发泄”情绪的方法:深呼吸、安静地独处、一个拥抱。帮助他们尽快从不同情绪的“泥潭”中走出来。
我想,那天早读,我应该先关注到他情绪的变化,及时处理他情绪的问题,这样也许可以避免后面课堂的问题。
及时了解情况
问题都有时间性。一般课堂上的问题,为了不影响整个班级和课堂教学,也都会在课下及时解决。由于每天早读后接着就是上课,没能在第一时间处理,没能及时了解情况,这对后面问题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
在早读后如果能及时就和小W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一定理解和空间,也许我们当时的关系也不会这样剑拔弩张。
给出替代方案,教孩子可以怎么做
小W在班上一直算比较调皮的孩子,学习习惯和日常常规不算很好。对这部分孩子,以前我提醒比较多的,是他们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但后面我发现,他们也许是知道自己没做好,但最需要解决的,是给他们替代方案,告诉他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在后来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发现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有用。
为什么做不好?因为不知道怎么做!
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做?也许是因为我们根本没告诉孩子们具体需要怎样做,或者没用孩子们懂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怎么做!
这个想法的转变,让我在后面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很快找到解决方法:直接告诉孩子们,可以怎么做,而且详细到每一步具体怎么做。并不断进行强化。
国庆期间再次重温了《阿凡达》,对电影里男女主角的“I see you”印象非常深刻。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的“看到”了孩子。不管他们怎样“好”或“不够好”,愿我们都能坚定而温柔地陪伴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