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漫读碎语||漫读摘记《背影》有关资料1

漫读碎语||漫读摘记《背影》有关资料1

作者: 书山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17:06 被阅读28次

    文/书山花开

    与《背影》有关的,可参看:

    漫读碎语||课堂实录《背影》里的资料引用

    漫读碎语||漫读摘记《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2

    (19)范培松《中国散文史》对《背影》作了这样的评价。认为和作者的性格直接相关:

    ①传统的教育深植于心,所以传统的伦理主导他的性格。

    他的传统主导性格也和他的家庭有关。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小官吏,封建士大夫的血液在他的血管中流动。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又都是封建士大夫的教育。尤其是他的家庭破败原因之一是父亲讨姨太太。朱自清为此要求自己并告诫弟弟,除妻子外,不要亲近其他女性,更不可娶妾。这些都为他传统主导性格形成浇铸了坚实的基础。(范培松《中国散文史》p234)

    ②《背影》反映朱自清性格柔的一面。

    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刚又柔,在对家庭的态度上,他柔情绵绵。他是一个模范父亲,尊父母爱妻女,家庭意识浓烈。他礼赞以父子轴心为主体的家庭乐土。当然,最能显示他的至诚至善的传统柔情的当推《背影》。在《背影》中,父亲全然不顾儿子的态度,照样这样认真细致地做这一切,清楚地表明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彻底!到最后,为了保证作者在旅途中舒适些,虚弱臃肿的父亲,冒着危险,不顾体弱,走下月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此时,父爱终于感动了作者这个“上帝” 多次流泪了。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一父爱是多余的(作者已去北京两三次),是脆弱的(父亲肥胖的身子艰难地翻越月台),但彰显的内涵却是认真的,彻底的,无私的,而且是自信又坚挺,因为父亲执著地认为,只有他的这一切关爱,才能保证儿子顺利到京。《背影》因而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范培松《中国散文史》p236)

    (20)刘勇周红主编《中国散文通史》之《现代卷下》,强调①作品的动人在于经过时间和经验的涤荡,并且不是单向的,是父子两种情感交织和变动的呈现。

    朱自清的叙事抒情散文,叙述父子、夫妻间的深情厚意,能够以可感的形象表现内心,入情入理,娓娓动人。发表于1928年的《背影》,是这一类散文的代表。这篇作品不是即兴之作,而是经过岁月的流逝,人生角色的转换,儿子回忆沉思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切体验和深层思考。《背影》通过描述父亲为儿子送行及相关的细节,将父子之情表现得细致自然,既凸显了拳拳父爱,也表达着眷眷的思父之心,两种情感交相辉映,生动感人。(刘勇周红主编《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下p35)

    ②朱自清散文所呈现的是外于那个激进时代的特点,是传统诗教的现实演绎。

    朱自清秉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从人格与文风上都体现了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他散文中流动的情感,从不是强烈的,偏激的,而是多是一种沉痛隐忧,是克己内敛的悲伤与带着淡淡苦涩的喜悦的融合。《背影》以平实的口吻写出家道没落的不幸,而父亲矮而胖的身影在这种压抑的叙事中形成了更为强烈的震撼力。(刘勇周红主编《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下p40)

    (21)谭轶斌《阅读教学田野研究》是基于课堂的,所以这里的解读,其实是所谓传统伦理或传统诗教或者形象的女性化,偏向于柔情的另一种方式的表达。

    本文中的父亲形象是个特例,他并不是高大、伟岸、坚毅的。哈佛大学李欧梵教授曾说过:“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的,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认为,本文所塑造的父亲实际上是个女性化的形象,是作者潜意识里的女性意识的结果。他们联系朱自清创作的一贯风格,联系《荷塘月色》《给亡妇》《女人》等文章,从朱自清文章的女性譬喻、女性化意识等方面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在《背影》中看到的与其是一个父亲的形象,毋宁是一个母亲的形象。”我们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跟学生说这些,但是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文本准确、深入、细致的解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的评判。(谭轶斌《阅读教学田野研究》p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读碎语||漫读摘记《背影》有关资料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pgfqtx.html